“12,983,284,500比索(319,532,200美元),其中現金7,445,959,500比索,非現金5,537,325,000比索。”這串數字來自昨天菲律賓政府的“外國援助透明中心”網站,是各界對菲律賓災后的最新捐助數額。
泰國《民族報》20日報道說,菲律賓已經請泰國暫停向菲災區派遣更多醫療隊,因為那里已有許多國家的醫療隊,對當前的需要來說“足夠了”。《民族報》稱,但泰國對菲律賓的捐助依然在進行,泰國還派出了C-130運輸機,下一階段還將派出兩艘船只,運送醫療設備和工程兵。菲律賓媒體20日稱,國內外大公司在紛紛捐助。
“當一家面向新西蘭菲律賓工人的報紙告訴讀者,如何向國內捐款救災時,提及的機構有紅十字會等,但沒有一個菲律賓大使館發出的政府銀行賬號。”《菲律賓星報》19日轉載美聯社的報道說,任何重大天災后,腐敗都是一個問題,因為數以百萬計的美元現金和物資,從世界各地涌入。這種擔心在菲律賓尤其尖銳,在那里,貪腐幾十年來已是家常便飯。美國《外交政策》19日題為“一場超級風暴暴露了菲律賓政治潰爛的部分”的報道稱,對腐敗的擔憂已經溢出菲律賓,潛在的捐主警惕菲律賓政治家“伏擊”他們的捐助。報道稱,自馬科斯以來,菲律賓歷任總統都深陷腐敗丑聞。
菲律賓電視臺gmanetwork20日稱,菲律賓面臨的或許是2004年亞洲海嘯以來最令人生畏的重建任務,“海燕”造成400萬人流離失所,阿基諾三世因對這樣一場大規模災難反應遲緩遭受猛烈批評,議員濫用公共資金的丑聞也讓他感受到了壓力。文章稱,“阿基諾三世的命運將系于菲律賓重建的成敗。” (環球時報赴菲律賓特派記者 邱永崢 劉暢 環球時報駐日本、德國、美國記者 藍雅歌 青木 蕭達環球時報記者 芮曉煜 汪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