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20號在日內瓦啟動了新一輪伊朗核問題對話會。本輪對話會是雙方自今年10月中旬以來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三輪,為期3天。如果這次雙方能達成協議,將有望為持續多年的“伊朗核危機”帶來破解希望。
中國之聲歐洲特約觀察員劉楊作了介紹,最近這一輪對話,包括昨天進行的談判前所未有的趨好。英國媒體報道說,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表示,各國談判代表必須尊重伊朗的紅線,就是伊朗發展核計劃及濃縮鈾的權利如果沒有獲得保障,就不可能達成協議。據法新社報道說,目前一項有關伊朗核問題的協議草案已經得到了六國的同意,已經交付伊朗,但是德黑蘭尚未給予答復。該協議草案被稱為過渡性協議,期限為6個月,6個月之后將簽署一項最終的協議。至于結果如何,還要靜待談判雙方的最后決定。
第一天會談傳遞出來的消息,將如何影響接下來的談判進程?會談還需要跨越哪些障礙,才能有所斬獲?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宮少鵬教授:目前來看,進步是有的,因為本月稍早那次談判以后,大家談判的環境上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最近,英國首相卡梅倫還和伊朗的魯哈尼總統通了電話,所以大家看這次談判可能氣氛要比以前要好一點,所以也有人認為,有望達成協議。
決定對話走向還會有哪些影響?
宮少鵬:我認為這一次對話如果取得成功,它不可能像某些人預想的,達成一個永久的全面根本解決問題的協議,而是會采取一種如同習近平主席在和魯哈尼總統通電話的時候講的分步對等程序達成的協議。所以分步不是一次達成協議。有報道說,目前提出的方案是6個月的臨時方方案,這就是一個分步協議,對等就是雙方提出的要求,兩方面提出的要求要互相做一定的讓步,或者不一次達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