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奔跑的訓練手段就更簡單了,常用的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將“飛雞”趕上山時讓它得到鍛煉,每只雞從山腳到山頂,至少要走50米的山路,長期如此行走,便可達到訓練目的。
第二種辦法就是在喂食時將食物放在養殖場大壩中央,隨后發出喂食口令(吹口哨),“飛雞”知道“開飯”了,都會從幾百米遠的地方飛奔而來。
“飛行和奔跑兩個科目的訓練手段,具有兼容性,往往交替著使用。”鄧坤明說,當然,光靠訓練是不夠的,喂食也有講究,在飛雞還沒有進行繁殖時,喂的食物是飼料和玉米粒的“混合物”;而到繁殖產蛋階段,就只能喂玉米粒了。
鄧坤明告訴記者,如果飛雞長期以飼料為主食,那就不一定能飛起來了,肉質以及它們產下的雞蛋的質量,都會大打折扣。“飛雞以及它們的蛋之所以貴,食料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鄧坤明說,目前,飛雞賣肉每斤售價26元以上,而它們產下的綠殼蛋每玫2.2元(普通雞蛋只賣0.8元)。
一只蛋雞一年產蛋120枚
鄧坤明說,因為“飛雞”放養在山上,所以主要產蛋區也在山上。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他帶著記者上山查看,果然在小樹林中發現了幾枚雞蛋,它們有的靠著小樹枝,有的“躺”在草叢中,都是綠殼的,體型與普通雞蛋一般。
“上午時間來,會撿到更多的雞蛋。”鄧坤明說,當然,不用擔心雞蛋會因此流失,因為產蛋區域相對是固定的。
據了解,產蛋雞在孵出6個月后就開始產蛋,一年“退休”,當然,退休后日子并不好過,因為隨時有可能上餐桌。“一只產蛋雞一年產蛋120枚左右。”鄧坤明說。

取得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從鄧坤明的“飛雞”訓練基地走出去的“飛雞”和綠殼雞蛋,在2008年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了“無公害農產品”,馳名省內外,產品(主要是"綠殼雞蛋”)遠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浙江溫州、寧波等地以及省內各州市縣。
2012年9月,飛雞訓練基地立足于自身的優勢,在施秉縣城建了施秉“全雞宴”酒店,酒店的大廚師傅經過反復研制,現能用“飛雞”雞肉制作成二十一種菜肴(含雞肉與其他肉類做成混合菜的情形),比如“霸王口雞、“老雞扛槍”等,由于“飛雞”肉質較好,吸引了不少食客。(羅茜 陳莉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