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陽光依舊和煦。
上午8:15左右,匆匆趕往會議地點。因為走得匆忙,竟忘了佩戴工作證件,進場時被門衛同志攔了下來:“同志,請佩戴好你的工作證件。”不知怎么的,一顆緊張著的心頓時變得輕松了許多。
今天要去的是少數民族界討論小組,不知道委員們會討論些什么。
上午8:30整,討論會正式開始。如果說昨天的無黨派、農業、僑聯界討論小組的會場氣氛是輕松而愉快的,那么今天的少數民族界小組的討論就能算得上活躍而積極了。當然討論的內容自然也離不開怎樣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黔東南的少數民族文化。
交談間才發現,我們深愛著的故鄉——黔東南,竟蘊藏著那么多瑰麗絢爛的民族文化,如果不好好地加以保護和傳承,有一天這些傳奇的技藝很有可能就會消失。
吳作倫委員建議,關于民族醫藥方面政策的制定,要體現黔東南特點,要切合少數民族民間實際。把我們傳奇的苗、侗醫藥文化保護起來,積極申請專利,加大力度支持其發展。
楊昌猛委員建議,建設規劃部門在制定規劃時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民族文化特點,尊重本地區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習慣。不要急功近利地將這些美好的民族文化轉化成商品,傳統民俗文化應該得到更好地保護。我們那些傳統村落,那些漂亮的傳統建筑,不該被統一的規劃要求所破壞,我們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對它進行一些修繕,然后保護起來。黔東南有很多傳統村落,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大型博物館。(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