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請大家不要擠,請大家安靜!今天我們主要是講思州水蜜桃苗木的‘嫁接、剪枝、壓枝’技術。學好了保你果子長得大,發洋財!”近日,岑鞏縣客樓鄉“農民講師團”團長陳智一席話,一下子引起了村民們的注意,并產生了共鳴。
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鄉整合資源,結合實際,成立了一支“農民講師團”隊伍,為積極創業、夢想致富的黨員群眾送去實用技術。
據該鄉黨政辦主任楊運皇介紹,“農民講師團”這一全新的宣講形式,實現了與農村黨員、基層群眾“零距離”互動與溝通,使他們在學到技術的同時,又潛移默化地感受和接受了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好效果。
據統計,“農民講師團”成立至今,深入全鄉4個村寨,宣講50余場次,吸引農村黨員和基層群眾近5千余人次。“
“農村發展靠農民,農民發展農民幫。”該鄉人民政府鄉長周波如是說,這些“農民講師”用“農村的語言”走村入寨為農民送去“致富經”,群眾按需“點菜”、講師照單“配菜”,“農民講師團”的巡講形式成為黨的方針政策的“揚聲機”、農業實用技術的“播種機”和溝通農民群眾的“連心橋”。 (孫朝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