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3月份全省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以來,在從江縣翠里鄉7個行政村的田間地頭或農戶家中,時常能看到一群群忙碌的身影,他們不辭辛勞地為駐村群眾增收致富出點子、想辦法,他們是來自不同單位的 “同步小康駐村干部”。他們深入群眾,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與村“兩委”班子一起,為全村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做貢獻。
村情民意的調研員
2014年共有35名同步小康駐村干部在翠里鄉各村開展駐村工作,白天駐村干部們深入田間地頭,挽起袖子與群眾一起干,幫助群眾犁土、施肥,晚上他們走進群眾家中與群眾交心談心,積極了解村情、民情,摸清農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與群眾結下深厚的友誼。今年春耕,高開駐村干部劉禮成得知貧困戶潘學明因家庭貧困無錢購買種子、農資等物資時,主動與潘學明聯系,爭取到了水稻種子送到了貧困戶潘學明手中。落實3萬元的球場建設資金以及價值1多萬元辦公室設備。至6中旬,該鄉駐村工作干部共走訪群眾3000余人次,發放便民利民服務卡2800張,共梳理出群眾意見、建議50余條,幫助謀思路出點子30余條。
惠民政策的宣傳員
在了解村情民意的同時,駐村干部們還非常注重對加強黨的方針、政策進行宣傳。他們充分利用召開兩委班子會議、村民大會等之機,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大力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相關會議精神,重點講解與老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新政策和中央的支農惠農政策。截止目前,駐村干部共為群眾宣講黨的方針政策70余場次,通過宣講,有效提高了廣大群眾在科技興農、助農增收等方面的認識,進一步轉化了發展難、增收少和等靠要的思想認識,有效地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富民強村的服務員
駐村后,駐村干部按照“七個一線工作法”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做到“沉下心子,俯下身子”, 根據群眾所需、所想、所盼,利用自身的優勢,為群眾提供就業、致富、市場等方面的信息,竭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著力為群眾謀發展。在實地調查走訪過程中,駐村干部湯蛟了解到高文村的支助產業是食用菌產業,但由于缺乏現代保鮮存儲設備,大大降低了菌農的經濟收益,他積極向自己的娘家---黔東南州民委申請一套冷藏設備,落實7萬元購買冷藏設備。同時為了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他還自己出1000元給村民潘顯義購買了100羽鴨苗及飼料,切實助農增收致富。
上下溝通的聯絡員
翠里鄉駐村干部發揮上下溝通的聯絡員作用,除了將黨的路線方針、惠民政策和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傳達到農村的每個角落,并深入開展走訪,在農戶家中、在田間地頭與群眾進行面對面、心貼心的溝通,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建立民生事項工作臺賬,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查,掌握情況,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翠里村駐村干部尚武走訪中了解到該村人口眾多,房屋密集,而且大多是木質的,村級消防設施十分落后,尚武及時向省林業廳反映,為翠里村爭取到森林防火服、風力滅火器、油鋸,水槍等一批消防器材,為該村消防安全提供了保障。據統計,我鄉各駐村干部通過上下協調聯系,為鄉村兩級爭取項目資金約40萬元,項目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
群眾糾紛的調解員
排查矛盾糾紛、維護地方和諧穩定是駐村干部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翠里鄉駐村干部加大不斷加大矛盾糾紛的排查力度,強化解決措施,切實把摸底排查工作做細做實,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社會矛盾、信訪問題、治安問題等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高武村與廣西標沙村的山林糾紛,因涉及兩省,至今尚未解決,上級要求,在未能全面解決前,必須保持山場現狀,任何一方不得擅自進山。但在今年5月中旬,廣西標沙群眾擅自進入糾紛山場砍柴、砍樹,從而再度激化兩村矛盾,現場幾乎失控。駐村干部王志剛得知后立即向縣法院領導匯報,并及時與翠里鄉相關負責人一道趕往事發現場做好現場穩控,疏散群眾,通過努力,兩村村民最終同意通過正常渠道解決問題,并同意在糾紛未算是清楚前不再挑起矛盾。截止目前,駐村干部通過對矛盾糾紛的摸查統計,廣泛收集意見建議,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6起,受到群眾的歡迎。
駐村干部們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排民憂解民難,全心全力為民生,為同步小康建設搭建起一座座“連心橋”,促農村發展、助農民增收,為翠里同步實現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梁俊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