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道德講堂
讓人懂得孝順
這是從江縣開展道德講堂“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五進”活動常態化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從江縣利用遠程教育網絡,緊緊依托苗侗民族文化資源,把道德講堂的內容歌劇化、普通化、民語化,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大力開展道德講堂開“五進”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贏得了廣大百姓的好評。
“看這了次道德講堂課,尤其是侗戲演的《三媳爭奶》故事,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理念貫穿始終,大人小孩不僅能看懂,而且有趣,很有教育意義,吳玉珍、吳祖蘭等感人事跡也讓我感觸很深,讓我們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好人就在我們身邊,道德講堂漸漸走進百姓心堂。”道德講堂“五進”活動走進高增鄉岜扒村時,71歲的老黨員賈老當深有感觸地說。
一位群眾在聆聽了《百善孝為先》的道德講堂主題后,動情地說道:“今天聽了這堂課才知道,人要懂得感恩,子欲養而親不在,父母在世一天就一定要好好地報答他們,孝順他們。”
江東社區居民吳萍大姐告訴記者,前不久,社區領導組織她以及同事們到古榕廣場觀看學習道德講堂,起初認為都是形式,沒什么意思。但到現場觀看之后,才發現講堂很有感染力。“以前的講堂,講的都是外面人外面事,我們不懂,也不想去懂,現在都是身邊人身邊事,對比起來,我們感到慚愧,讓我們內心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禮。”吳萍說。
在談到道德講堂帶來的變化時,江西社區自由擇業者個體經營戶呂良金說:“以前我店子門口的墻上到處貼滿野廣告也沒人管,現在清理得干干凈凈,過街行人也不隨手丟垃圾了,或許社區的道德講堂真的讓大家該懂得珍惜別人勞動,懂得珍惜自己生活環境了。”
組建德師隊伍
從江縣道德講堂“五進”活動各有側重,在農村,著重開展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農民群眾遵紀守法、明禮誠信、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在機關,著重對黨員領導干部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官德教育,引導黨員干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在學校,著重對教師師德師風和德育教育,對中小學生著重開展社會公德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引導教師愛崗敬業;在企業,明確責任人、組織人、主持人,對企業職工和農民工開展道德講堂授課活動,著重開展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企業職工和農民工愛國守紀、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奉獻社會。
為進一步加強道德講堂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建設,今年6月16日,從江縣還開展了首期“道德講堂”主持人培訓班,來自全縣232名主持人參加了培訓,并下發任命主持人的文件,頒發聘任證書,聘期三年,以“德師”命名,組建了該縣首支“德師”隊伍,為“道德講堂”長期開展奠定了基礎。
“從江縣道德講堂開展得很好,從內容到形式都值得總結、推廣。”今年5月4日添加到日歷,省委副書記李軍作出了這樣的批示,這是對從江縣開展道德講堂“五進”活動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一種鼓舞和鞭策。(吳德軍 攝影報道)
目前,從江縣共建有道德講堂310個,其中:總堂:1個,機關單位 45個,鄉村172個,企業10個,社區2個,學校80個,每個講堂均開展5期以上活動,共計開展活動539場次,約35萬人(次)參加活動。一股強勁的道德教育熱潮正在月亮山間、都柳江畔掀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