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平縣職業中學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針對部分教師專業不對口,服務意識淡薄和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等情況,努力實施“三注重二原則三深入四結合”工程,瞄準突破口,找準發力點,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創新學習范式鑄師魂。一是注重學習目的性。職校全體教師在學習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職業教育》等專業知識,把“補精神之鈣”和防止本領“恐慌”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地學,真真切切地學。二是注重學習多樣性。學校嚴格要求全體教師寫體會,談感受,原原本本學習8本書達到5天以上之外,通過開展網上學習、教學觀摩、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增加學習內容,鞏固學習成果。三是注重學習長效性。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建立學習臺賬和長效機制,旨在樹立終身學習、時時學習的理念。
創新管理模式強師風。堅持“立足縣域辦學校、立足市場辦專業、立足專業辦企業”的原則,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制,校長充分享有學校管理自主權,受教學效果,社會效益、經濟效果的約束、管控,領導決策的民主化程度和對人權物管理透明度與之對應,有利于團隊在公平、合理的氛圍里團結協作形成強大合力。以“三深入”為依托,實現精細化管理。學校采取工作重心下移的辦法,實現“三深入”(校領導深入年級參與管理,中層領導深入班級參與管理,教師深入學生實際管理)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教職員工的責任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信息動態,即時解決學生的困難和問題,強化管理力度。
創新育人方式樹師德。針對當前出現的招生難、管理難、就業難和留守兒童較多等問題,采取社會、家庭、學校、企業等四個平臺相結合,即教師代表學校入戶招生,與學生家長簽訂合同,負責兌現承諾解決學生就讀問題;學校根據社會發展需求,有計劃有目標培養人才;學校與用人單位保障學生就業,解決學生成長成才問題。同時,狠抓人性化制度建設,出臺《師生談心制度》、《教師扶二幫三制度》等,要求校長每年與學生談心一次,科任教師每月與學生談心一次,班主任每周與學生談心一次,每個教師每個學期幫扶2—3名貧困生,確保學生安心就讀。(潘忠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