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家田邊的機耕道開通了,拉化肥就可以用馬車或農用車直接拉到田里,不用花好大的力氣,非常方便。”談起機耕道,新州鎮學壩村村民石應舉樂呵呵地說。開路、引水、修水利……一年多以來,黃平的農業基礎建設進入快車道。全縣建成涵蓋10.62萬畝農田的農村機耕道;修復水毀水利工程27處;投入人飲工程2600萬元,解決7300多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投入290余萬進行石漠化治理……
2013年至今,全縣投入240多萬元在5個鄉鎮實施草地生態畜牧項目,發展項目戶450戶,人工改良草山6200多畝;投入精品水果(藍莓)項目100萬元;扶貧優質核桃產業項目7500畝,經濟效益已經顯現出來。該縣財政、發改、人社、扶貧、煙草等部門,依托“陽光工程”、“糧油高產創建”項目、草地生態畜牧項目等在種植養殖手工藝等方面,加大對農民們的技術培訓,提供技術保障。全縣共組織各類培訓40多期,培訓人次達2200多次。 (楊戴彰 龍小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