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飛云崖景區懸崖發現解放前機場彈藥庫石洞
在線投稿郵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值班QQ:449315
時間:2014-10-05 13:45:50 來源:貴州都市報
9月26日記者沿湘黔抗戰古驛道追尋抗戰遺跡時,在黃平縣飛云崖景區附近一懸崖看見,懸崖上整齊地排列著12個石洞,而記者從專業人士那里獲悉,這些石洞曾是解放前的機場彈藥庫。
這些洞體方方正正,洞壁可清晰地看見平整的鑿印。其中左邊10個洞之間有一條可供一人穿行的狹窄通道相連,據測量,洞深12米,寬、高各5米;兩邊各1個哨洞,深9米,寬4米,高5米。10個洞間有兩條寬約2米、高約3米的出口,可供人力車進出。右邊的兩個洞與左邊的10個洞是隔開的,洞口是一塊寬約5米、長約百米的可停放
汽車的平臺。
這是個什么洞?是什么時候開鑿的?據黃平縣史志辦公室主任潘世仁介紹,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國民黨政府為適應戰事需要,在舊州修飛機場,并在位于湘黔公路附近一座長100多米、高30多米的山崖上修鑿石洞,作為機場的彈藥庫,從周邊省調集了300多名石匠前來開鑿。經3年多的緊張施工,開鑿出12個石洞,分別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命名。
修洞期間,美軍經常來了解施工進度。那時,每天都有很多
汽車從湖南方向運槍支彈藥和汽油到這山洞來存放,并轉運送到舊州機場。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時,規劃開鑿的石洞還沒有完全完工,右邊2個洞還沒有與左邊10個洞相通。美軍從舊州機場撤走,洞中的彈藥物資陸續搬運出去。解放后,這山洞也曾作為石油部門的油庫。(記者 文雋永)
上一篇:黃平縣公安局2014年公開招考公安協勤人員公告
下一篇:黃平大寨村留守兒童:想要新書包 想看外面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