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黎平縣龍額鎮德俄村黨支部書記石昌蘭
本網訊 被譽為“女掌門”的黎平縣龍額鎮德俄村黨支部書記石昌蘭,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辟“民心路”、“民生路”、“小康路”,帶領德俄村群眾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走活“民心路”
德俄村并村前分為上德俄村和下德俄村,下德俄村是一個矛盾糾紛多、治安問題多、宗族派別多、上訪群眾多的“四多”村寨。被縣委組織部列入“后進村”整改名單。為改變現狀,龍額鎮黨委決定“對癥下藥”給班子“換血”,派出工作組赴下德俄村開展支部書記選舉工作,通過“兩推一選”,當年年僅27歲的女黨員石昌蘭高票當選。
上任后的石昌蘭下村組,訪農戶,組織召開黨員、村組干部會議,收集整理建議意見,分析探討發展思路。她從群眾最關心最敏感的財帳入手,組建了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并明確一名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掌管村里的財務;開展村務特別是村級賬務清查,將村務、財務以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及時向群眾公布。
走好“民生路”
下德俄村地處南江河畔,因河阻隔,群眾出行都靠搭架簡易木橋。為保障群眾過橋安全,村“兩委”班子跑部門,找項目,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動群眾捐工獻料,經過近10天的努力,終于建成了跨河漫水橋。
在石昌蘭的帶領下,該村群眾關注的重大項目紛紛立項上馬。下德俄村黨員群眾投工投勞,掀起了“一事一議”工程建設熱潮。2000多米長的水泥路順利完工,當地群眾親切地把它稱為“和諧大道”。目前,正在動工建設的是50多萬元的人飲工程,計劃建設的有占地4000平方米的新校舍、1000平方米的村級綜合活動場所、垃圾處理池、公廁建設。
走準“小康路”
為謀求發展,助民增收,石昌蘭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動和帶領黨員、群眾大力發展種植和養殖業,走“特色興村、產業富民”的小康路子。
返鄉創業青年石昌剛,放棄在廣東高薪就業機會,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建起了養殖場,養魚3000尾,飼養母豬4頭、生豬20頭,年收入8萬余元;村民楊昌敏做起了荒山文章,種植板栗、楊梅、枇杷、柚子、八角樹400余株,年收入10萬余元。同時,村“兩委”發動群眾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全村新建油茶100畝,改造512畝。2014年,該村油茶低產改造85畝,造林200畝,計劃種植中藥材艾納香30畝。
“山上果園香,水里田魚肥”。目前,全村共有養殖場4個,果園示范基地1個,培育創業帶富示范戶10戶,形成了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女掌門,石昌蘭;有魂力,勇擔當;群眾路,走得好;小康村,有希望!”80歲的老黨員石德坤念著自己編寫的“三字經”,不禁豎起了大拇指。(周志光 鐘家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