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聲一響,云臺山景區農家樂廣場戰友會頓時沸騰了。
一位皮膚黝黑,大眼睛,國字臉農村婦女,與戰友們“較量”,拍球、投圈、跳繩……
這名婦女叫鄧庭芝,從沒當過兵,卻被當做“特殊戰友”,特邀參加今年建軍節施秉縣“八四”屆戰友會。
這緣于她的生前丈夫楊國武是退伍軍人,下翁哨村原支部書記,今年被追認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他的先進事跡曾在新華網、人民網、貴州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后,已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及共鳴。
事情是這樣的......
2014年4月29日,因為罹患肝癌,楊國武帶著對群眾三個未了的心愿,坦然地走完了46個春秋。
“我們那批新兵,楊國武是年齡最小的。”戰友嚴國平回憶,在新兵連集訓,楊國武獲嘉獎一次,被提任為班長。兩個月后,只有楊國武留在廣州軍區54408部隊機關招待所。
一次首長來視察,生性機靈,又長得帥氣的楊國武,由于表現出色,被調到軍區情報部當通訊員,因各方面工作都優秀,在部隊入了黨。服役三年期滿,楊國武退伍回到家鄉。
會長劉萬科介紹,30多年前,在廣州軍區新兵連,我們一起進行了兩個月的集訓,其中20人留在廣州,51人分到海南。雖是老鄉,但大家素不相識。由于種種原因,先后退伍、轉業回到家鄉,現還有67名戰友分赴在施秉各條戰線上。
“今天,我們戰友會滿7周年了。”劉萬科由衷高興,7年前,楊國武牽頭組織,在沙坪村舉行首次戰友會,并倡議成立愛心基金會,支持抗震救災、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等公益事業。那次活動,楊國武安排妻子鄧庭芝幫忙服務。由于她天生一副笑臉,性格開朗,做事很麻利,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的戰友會,我們增加一項紀念楊國武,宣傳楊國武先進事跡的內容。”主持人說。
事跡中這樣回憶:楊國武任村干17年,當了10年的村支書。他主動請纓,以黨員身份向鎮里擔保,帶領村民四年修通全縣第一條水泥路。他帶領五戶村民第一個“吃螃蟹”,種植烤煙,全村已發展成為黔東南州烤煙基地。目前,村里跳出單一水稻種植,向中藥材、蔬果等特色經濟發展,村民年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1000元,而今已翻了5倍多。
“村里的事,楊國武清清楚楚。家里大事小事,楊國武半句不提。”鄧庭芝說到這時眼里噙滿了淚花,“等我不行了,幫我把參軍的照片制成鏡框……”這是楊國武對家里唯一要辦的事。今天“八一”,楊國武已走三個月零六天了,鄧庭芝仔細端詳這個“特殊”的鏡框,沉重的抱出楊國武生前最愛的軍裝,頂著烈日晾曬,她摸了又摸,輕輕的折疊軍大衣的毛領,深情的緬懷,眼睛又濕潤了。
鄧庭芝說,楊國武病重,戰友們紛紛來家看望和慰問,一共送了5000多元,喪事也全得戰友幫忙,辦得體體面面。
今年,縣委組織部長歐幸福代表組織慰問鄧庭芝,送去慰問金1000元,卻被她“拒絕”。理由是,我生活過得去,有手有腳,還能做吃,這些錢拿去更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的人。村委按照她的心愿,把這“愛心”轉交給了楊國武生前一直掛欠的困難群眾。
鄧庭芝告訴筆者, 8月1日一大早在地里割馬草,接到邀請,派戰友開車來接,開始很猶豫,但從參與到融入活動后,切西瓜、沏苦丁茶、制作游戲道具和比賽,心情才慢慢地平靜。
她說,想不到楊國武到“天國”去了,自己還能以一名“特殊戰友”的身份聚會,與他的戰友們一起做游戲,還拿到了獎品,非常激動,仿佛又回到了與國武在一起的日子。“看到各位戰友,就像看到楊國武一樣。”鄧庭芝熱淚盈眶。(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