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8月18日從施秉縣旅游局獲悉,從今年初至8月16日,云臺山景區游客接待量達到了62678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1%,創下該景區運營以來的最高記錄。
據了解,云臺山旅游起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但是之前由于推廣宣傳不夠、知名度低、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原因,該景區除了特定民族民間節日外,游客都比較少,所以在過去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云臺山景區游客接待量一直遠低于杉木河,在兩個景區之間呈現出來的是“一頭熱、一頭冷”的格局。
據統計,在申遺之前,云臺山有的年份游客接待量僅有幾千上萬人。而杉木河的接待量每年在10萬左右,有時單日游客接待量相當于云臺山半年的接待量。
不過,在省政府對外宣布云臺山將代表白云巖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之后,外界開始關注云臺山景區,從這時起,該景區游客數量略有增加。2013年,云臺山“申遺”進展順利,一躍而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的提名地,旅游再次升溫。
外國游客在云臺山
根據施秉縣旅游局的統計數據,2013年10月1日至5日,云臺山景區共接待游客4.9萬人,同比增長了132.81%,名列該縣各大景區之首,超過了同期的杉木河。
截至目前,云臺山的接待量為6.26萬人次,逼近了杉木河的接待數據(杉木河景區接待的游客數量為9.8萬人次)。旅游部門預計,云臺山游客接待量年內可望與杉木河持平,因為杉木河季節性比較強,國慶黃金周后閉漂,而云臺山,受季節的影響不大。“可以說,申遺成功之后,云臺山旅游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施秉縣旅游界有關人士說。
施秉縣旅游局黨組書記、副局長胡國濤說,今年以來,云臺山旅游以散客為主,從地域上來說,以省內為主。“目前,我們正在采取措施去爭取省外市場,相信用不了多久,外省甚至國外游客會大幅增加。”胡國濤說。
據了解,云臺山游客數量攀升,首先得益于“申遺”的成功,而在申遺成功的背景之下,施秉縣采取措施進行了營銷和推廣,大批游客紛沓而來。此外,一些旅行社也積極調整了線路和營銷重點,也為云臺山爭取到了部分游客。
云臺山因“四面削成,獨出于云霄之半”而得名,以原始自然生態,天象奇觀、奇峰麗水、道教古剎、人文景觀為特色,萬山叢中云騰霧繞,古松挺拔山風吹拂,構成一幅藍天白云、天上人間交織融合的風光畫卷。因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從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吳妮 吳通武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