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三穗縣巴冶“土王戊”是巴冶千百年來的民族傳統節日,風情古樸,令人留連往返。為了挖掘和弘揚民族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地定于2014年4月18日至4月22日(即農歷3月19日至23日)舉行“土王戊”祭祀、大眾蘆笙、古歌、情歌對唱、斗雞、斗鳥、拔河比賽等一系列民族文化節日活動。
巴冶,地處邊遠,民風古樸,民族文化濃郁。一年一度的“土王戊”源于祭祀活動和農耕禁忌,具有巫風特點,反映著苗族農耕稻作文化。相傳,巴冶的先民們遷徒到此,耕作的農作物常遭病蟲害致使莊稼不茂、棉花不開、谷穗不壯,便請占卜先生測算。通過占卜說是管土地的土王神在作崇,要在春天的谷物下種后的第一個戊日祭祀土王神,祭祀之日,禁動土、忌農活。先民們就按占卜結果在谷物下種后的第一個戊日到“干陽江”(地名)祭祀土王神。是日,人們以豬牛、棉菜粑、米酒、大米、刀頭肉作為祭品,焚燒香紙、默念祭詞舉行祭祀:以表示對土王神的祈盼,祈盼它賜予巴冶莊稼茂盛、谷物豐收;人們也按照禁忌要求,全寨男女老少都不動土、不做農活,以表示對土王神的敬畏,敬畏它力量無邊、神通廣大。節日期間,閑暇的人們聚集在村頭“干陽江”游玩,或唱情歌或對古歌或吹木葉等,用傳統的苗族文化盡情歡愉。通過祭祀活動,當年果然風調雨順、無病蟲害,莊稼茂盛、五谷豐登。如此效應人們認為是土王神顯靈所惠。此后人們約定俗成,習以為常,每年清明節后的第十三天全寨祭祀土王神。節日期間,吸引和邀約相鄰苗族村寨參加巴冶傳承民族文化,開展文娛活動,增進思想感情,促進民族團結的活動。日長月久,便形成了當地一年一度的民族節日“土王戊”。(楊榮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