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找事”
本網訊 “楊伯,注意秧棚溫度,把塑料膜揭開,多澆水,別讓秧苗給燒壞了。”這是來自黎平的侗家姑娘、駐村干部劉林玲在臺盤鄉陽芳村指導秧苗培育時常提醒農戶的話。
時下,正值春耕時節,臺江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把幫助群眾開展春耕生產作為上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課”,活躍在田間地頭,搶抓農時,與群眾同吃苦、同勞作,與農民兄弟一起“負重前行”,呈現出一片“與民同味”的繁忙景象。
為保證春季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確保今年農業生產增產豐收,開春以來,全縣261名駐村干部主動到田間地頭“找事”,上門“攀親”,發揮駐村幫扶職能作用,主動聯系農技部門,請來農技專家進村入戶當好群眾的“科技幫手”,向農民朋友一對一指導農戶合理擇種,科學育苗,防治病蟲害。
田間“趕考”
革一鄉大塘村望坪寨的張榮山,年逾7旬,身患風濕性關節炎13年,行動極為不便,兒子外出務工三年未歸,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兩人,看著家里三畝農田,老兩口心里只有干著急。
駐村干部王正文了解到張榮山老人的難處后,主動借來一臺旋耕機,自己掏錢買汽油,花了2小時的時間幫其犁完了三畝旱田。張榮山老人激動地握住王正文的手,熱淚盈眶道:“真是個好后生啊,有小王的幫助,我們家今年指定有個好收成了。”
進農家、交朋友、聽意見、解難題……這份考卷,在鄉間田野,更在百姓心間。像王正文一樣,將進村幫扶作為一場“趕考”的干部不甚枚舉,他們把基層當考場、請群眾當考官,給當地群眾交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答卷”。
截止目前,全縣駐村干部共幫助協調水利灌溉溝渠實施項目20000余米,爭取膠管60000米,協調危橋改造資金8萬元,幫扶道路硬化資金2萬余元;協調200畝優質蔬菜扶貧項目資金100萬元,農村種植項目資金50萬元;幫扶貧困農戶購買種子1300元,資助復合肥3.8噸;幫助空巢老人耕地120余畝,播種30余畝;維修農機30余臺,開展農業技術培訓861人次。
情暖春耕
“今年的秧地田終于整好了,懸著的心可以放下了,感謝小雷,感謝小姜!”老屯鄉翁你村岑邦組的留守老人邰世玉用兩雙粗糙的手緊握著駐村干部雷邦敏和姜玄斌的手。
今年春節剛過,邰世玉老人的兒子、兒媳都雙雙外出務工,只剩下兩位老人。春耕將至,秧地田遲遲沒有整理,急壞兩位老人。連續服務該村春耕備耕的駐村工作組得知一情況后,即決定幫助兩位老人,好一陣子忙活。隨后,還為老人送去了兩桶食用油。
對群眾有了真感情,干部轉作風就會水到渠成。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臺江縣以“三解三促三提升”為平臺,要求全縣駐村干部真蹲實駐,駐進百姓心間。
如今,像這樣的溫暖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楊通球 劉啟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