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自同步小康駐村啟動來,臺江縣探索推行“24315”工作法(即軟硬兼顧“2個方向”、熟情問計“4個抓手”、管理服務監督“3個到位”、輪流觀摩“1項制度”、駐村幫扶“5個重點”),著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截止目前,駐村工作隊共爭取幫扶資金1929萬元,協調項目236個,辦理好事實事988件,化解矛盾糾紛222起,幫助組建合作社(協會)17個,干部作風得到轉變,基層群眾得到實惠,農村經濟得到發展。
把握“2個方向”,搭建為民服務連心橋
為提高駐村幫扶實效,臺江縣認真把握“軟、硬”兩個方向,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一是“軟幫扶”提高群眾思想素質。通過走訪群眾、政策宣講、技能培訓、思想動員等方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提高群眾法制意識,使群眾求發展、盼發展的愿望和能力得到增強。二是“硬幫扶”加快發展路。駐村干部將基礎設施、項目資金、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放在心上,通過上省州、跑部門等各種渠道爭取項目,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解決資金投入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難題,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想方設法幫助壯大村級產業。
用活“4個抓手”,入戶熟情問計強根基
臺江縣以“四情四問”為抓手,搭建群眾工作新平臺,切實密切干群關系。一是摸準村情,問發展良策。駐村干部深入調研,問策于民、問計于民,“對癥下藥”制定幫扶措施和幫助擬定發展計劃。二是了解上情,問致富之路。認真學習掌握上級對駐村幫扶有關要求,結合所駐村經濟特色研究發展方向,對準向上項目爭取,把準村民致富快速渠道。三是掌握民情,問和諧良方。駐村干部以約訪糾紛戶、下訪上訪戶、坐訪意見戶等方式排查鄰里關系、債權債務等糾紛,建立健全民生臺賬,切實發揮好民意聯絡員、矛盾調解員作用。四是奉獻真情,問民生所需。駐村干部帶著感情和任務,采取“1+N”結對幫扶模式(即1名駐村干部至少幫扶2戶困難黨員或貧困戶)訪農戶、交朋友,幫助他們出點子,幫民解決實際問題。
抓實“3個到位”,管理服務監督上水平
一是隊伍管理到位。先后制定和完善《臺江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管理暫行規定》、《臺江縣干部下基層駐村幫扶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等辦法和管理制度,將駐村干部與鄉鎮干部同管理、同考核。二是服務保障到位。建立同步小康檔案庫,為全縣261名駐村干部建檔立卡,每個鄉鎮明確一名聯絡員專門負責相關材料的搜集上報,并充分利用鄉鎮食堂、村活動室等現有資源,妥善做好省州駐村干部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讓他們安心駐村。三是日常監督到位。嚴格駐村干部工作報告、考勤管理、紀律約束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對駐村干部進行實地督查,有效防止駐村干部“單位”和“駐村”兩頭空現象,并將其到崗到位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
推行“1項制度”,輪流聯席例會促交流
推行“駐村月度例會”一項制度,每月例會定于當月最后一個周五召開,以“推磨轉圈”的方式組織駐村干部到各鄉鎮進行集中學習、視察、交流等。例會主要采取現場觀摩與會議交流的方式進行,參會人員先到各鄉鎮幫扶項目示范基地參觀,隨后召開座談會,會上由駐村分隊長匯報當月工作開展情況,縣委組織部領導、駐村工作隊隊長根據會議情況作出具體安排部署,使得駐村干部在看項目、學經驗、查差距、比實績、爭上游的濃厚氛圍中比學趕超,切實開闊了視野和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突出“5個重點”,用心植根沃土出成果
一是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從農村吃水難、行路難、用電難等難點問題辦起,從群眾期盼的事情做起,促進農村一批民生問題的解決。二是以加強基層黨建為重點。從陣地建設到村干思想教育,從黨員發展到創業帶富能手培養,著力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科學化管理,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三是以幫助發展產業為重點。在摸清實情理清思路中,根據各村實際因地制宜幫扶發展產業,積極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四是以建立合作組織為重點。“扶貧”首當要“治貧”。駐村干部協助村“兩委”創辦產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民們更快富裕,達到了以點帶面,推動輻射的效果。五是以發展集體經濟為重點。通過協調部門項目,申報資金和創業貸款的方式入股村級集體,逐步解決山區集體經濟“空殼”問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無門路”的困境。(楊勝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