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記者在槐寨村村委會看到,一群老農正圍在一臺自助機旁說說笑笑。
“你們家農機補貼多少錢啊?”
“1400塊。”
“對得上嗎?”
“對得上,對得上。”
老農們一個接一個在自助機上查詢著什么,然后一個接一個樂呵呵地離開了。
村支書龍小玉告訴記者,老農們圍著的自助機是天柱縣今年3月建立的惠民資金發放信息自助查詢系統,槐寨村剛安裝不久。
聽了龍小玉的介紹,記者也擠入人群想要見識一下。
前來查詢醫保補償的槐寨村村民龍書坤手指快速地在觸摸屏上點擊著,簡單的幾步流程下來,龍書坤的住院地址、就醫機構、補助費用、自付費用等信息都清晰地呈現在屏幕上。
槐寨村上文組老農龍賢彬摸著機子說:“哦,真好,得多少都知道了。我們再也不需要為惠民資金補貼的事起糾葛了!”
此前,槐寨村惠民資金發放的所有事宜全由村兩委說了算。
“我們應該得多少,國家有哪些補助,我們完全不知道。村里給多少就是多少。前來查詢的一個村民告訴記者。
村兩委賬目不公開,群眾惠民資金沒處查,群眾眼見到手的惠民資金和別村的總有差距,村民心里對村委的“結”慢慢形成。某些村干部也利用百姓對政策的“毫不知情”挪用惠民資金。據介紹,挪用資金干部雖已受到應有懲罰,但卻在群眾中形成了負面效應。
反復分析之后,天柱縣常委、紀委書記方其海道出了自己的思路:“諸如此類問題,歸根結底是村干利用百姓對于惠民信息的‘一無所知’造成的。只有將信息公開才能解決問題,讓村干無處伸手,也讓百姓有渠道維護自己的利益。”
今年,天柱縣投入100余萬元,通過自助查詢系統將糾風惠民網撒到了各個村,將國家惠民政策與涉及縣直12個部門的20項惠民資金補貼直接“晾曬”出來,讓惠民政策與資金在百姓面前陽光運行。目前,這一惠民網已經普及到了全縣117個村。
“惠民政策要‘三到戶’,宣傳到戶、算賬到戶、發放到戶。”方其海說,“讓惠民資金‘封閉運行’,切實保證了百姓的惠民資金歸于百姓。”
自實施糾風惠民“三到戶”工作以來,天柱收繳惠民政策違紀資金194.98萬元,清退339.85萬元,處分20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03.04萬元。(龍勝洲 本報記者 周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