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5、4、3、2、1……”隨著指揮長指令聲落,天柱縣白市水電站最后一座跨江大橋,在高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后,永遠沉睡湖底。
見證驚險而歷史性的一刻
“砰!碰!!”一聲巨響,天柱縣坌處老大橋瞬間沉入湖底,隨即三股巨大的水注直沖云天,又落入湖中,翻起的巨浪裹著低沉的隆鳴,浪頭翻卷著陣陣河風從橋底向四周呼嘯而來……
“快跑!”話音未落,第一波浪頭已迎面撲來,緊接著是第二波、第三波……更高的浪頭跟隨而至。站在河岸低處圍觀的人群見狀,掉頭就往高地跑,待到奔上安全高地來,有的鞋子進了水、衣褲打濕、甚至臉上打上了水花,相視著笑罵。
“叫你們莫站下去,愛不聽的,曉得打濕啦”、“幸好跑得快一腳,不然著卷進湖里去,到時我們夠得劃船去打撈!”、“剛炸垮下那會,遠遠看去是那么的平靜,哪曉得眨個眼睛,巨浪就到了眼前!”、“那水注起碼有20米高,奔來的浪頭也起碼有5、6米!”……,驚魂未定的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視關切地調侃、嗔責,開心嬉趣著這驚險而精彩的一刻!
坌處老大橋是白市水電站庫區建設最后一座跨江“障礙橋”, 為三大孔托26小孔的石拱橋,建于21世紀初,全長273米、橋面寬10米、高約20米,總投資400萬元。其中,坌處鎮政府自籌資金100萬元(該100萬元是鎮人民政府于1994年召開鎮人大代表會議進行專項表決,出售鎮辦侗洲坡林場后籌集所得),2001年9月竣工通行,是連接坌處村、雅地村、地沖村、長灘村、清浪村500多戶、2000多群眾生產生活的主要通道。
清水江變“清水湖” 坌處老大橋生命已盡
2013年2月,貴州省“西電東送”的重點水電工程——白市水電站建成下閘蓄發電前,承建方已分別在庫區湖面建起了跨度400米,寬11米,高47米遠口新大橋和跨度354米,寬10.5米,高43.6米坌處新大橋,兩座新大橋并于2012年底建成通車,現已成為連縣接鄉、貫通黔湘邊區的重要通道橋。2013年1月對遠口老大橋成功實施爆破。
下閘蓄水后,庫區水位上升近300米,該段清水江變成了“清水湖”,坌處老大橋已明顯影響了湖面通航,且由于長期湖水浸泡沖蝕,安全隱患日漸明顯,為此,天柱縣委、縣政府果斷決定,進一步清理庫區,爆破此橋。
與此同時,為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當地政府在此橋上游200多米、地勢狹窄、水域平緩處新建一對碼頭,并安排了一般甲板鐵殼船,聘請了一名專職船手,四季擺渡,解決當地群眾出行問題。
坌處老大橋成功爆破后,天柱縣至錦屏縣城50多公里的水上航道已被完全打通,這對加快兩縣及周邊地區水上旅游業、水產養殖業、促進當地及周邊地區經濟文化貿易往來具有積極意義。(楊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