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設在倫敦的阿文報紙《生活報》評論稱,大西洋兩岸的傳統盟友關系因斯諾登泄密事件繼續發酵,雙方互不信任加劇,彼此間防范意識和行動都在升級。此外,歐洲有能力、技術和資金整合現有的互聯網結構,挑戰美國獨霸地位。不過,《紐約時報》稱,雖然德國對美國的監聽活動深感憤怒,但法國的反應相當曖昧,因為法國情報部門也在積極搜集通訊信息數據。奧巴馬和奧朗德上周在華盛頓的表態說明兩國就此問題的任何不協調已化解。法蘭西24電視臺稱,無論技術上是否可能,但保護歐洲信息安全已經被歐盟與德法兩國領導人提上議事日程。
俄羅斯《導報》題為“國際互聯網到了破裂的邊緣”的文章稱,建立自己的網絡就像建議重新發明自行車一樣難以吸引投資者。英國《金融時報》17日稱,美國公司一直反對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建立“歐洲云”計劃,擔心這可能會使互聯網“巴爾干化”。該報認為,默克爾決定親自出面,支持以歐盟為中心的互聯網服務,此舉反映出這個問題在德國充滿政治色彩。復旦大學網絡安全專家沈逸1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這個舉動還牽扯到巨大的產業利益。歐洲可能會扶持相關企業,比如,建立一個歐洲本土的電子郵件公司。【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英國記者 姚蒙 青木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胡錦洋 甄翔 玉鵬 陳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