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是人類首次登月。
據外媒4日報道,科學界最新的研究顯示,圍繞地球運轉的月亮形成時間可能比之前推測的要晚6500萬年,這項研究使用了一種新方法,計算初期地球和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在44.7億年前相撞,產生的碎片形成了月球。
據報道,來自法國、德國和美國的行星科學家創建一個電腦模型,模擬塵埃和石塊是如何累積形成太陽系早期的小行星體。他們在《自然》期刊發表的報告說,根據這個地質時鐘的推算,巨型小行星在44.7億年前(正負誤差3200萬年)撞擊地球,是太陽系形成約9500萬年后發生的。
據報道,這項研究的正確率達到99.9%,這推翻了之前的猜測,即月亮是在太陽系形成3000萬至4000萬年后形成的,距離現在約45.8億年。
新研究以259個電腦程序模擬太陽系是如何從一個原始的圍繞著太陽運轉的行星胚胎圓盤演進到今天。程序也模擬了小型物體如何撞擊和合并形成今天的行星。
華盛頓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詹伯斯在訪問中說:“我們認為那個物體擊中了地球,其中一小部分帶著地球上的物質被推到太空中,形成了月亮,原物體大部分留在地球上。”
科學家根據地球發現的最古老隕石結構精確測年,計算出太陽系自身已存在約45.67億年。
此項研究的合著者莫比得利在電郵中指出:“證據顯示,地球的形成用了9500萬年,更確定地球是太陽系中花費時間最長形成的行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