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波 趙海建 王希怡 主持人:李明波
本報國際問題資深編輯 北大三劍客
新聞背景
近日,瑞典哥德堡市打算試驗:薪酬不變的情況下實行6小時工作制,希望使員工更健康、更幸福。
根據安排,哥德堡政府部門中的數百名工作人員將實現6小時工作制,其他人工作時間照舊,依然是7小時。如此持續一段時間后,研究人員將對這兩類職工的工作表現比較分析。
工時縮短是歷史趨勢
李明波:從歷史發展趨勢看,人類的工作時間應該越來越短。世界通行的8小時工作制,源自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21萬工人舉行的大罷工。到現在,歐美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流行7小時工作制。
王希怡: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工作產出不能直接用工作時長衡量。前兩年出來一個數據讓大家都感到意外,那就是我們一向以為比較懶惰的希臘人,其實在歐洲工作時間是最長的,但問題出在希臘人的工作效率不高。
趙海建:我個人認為工作時間越短越好。現實的情況是很多人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里,真正在工作的時間并不長,把這些虛耗的時間節約出來,花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面,這樣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有人抱怨工時太短
李明波:你這種想法也可能是出于“得不到的總是好的”的心理。現在在歐洲一些實行7小時工作制的國家,也有人抱怨法定工作時間太短。比如根據法國法規,如無必要原因,晚上9時至次日早上6時之間加班,原則上屬于違法行為,那些想通過加班多掙點錢的人就受到阻撓。
王希怡:瑞典哥德堡市的6小時工作制是要先在政府部門試行的。我感覺政府部門可能確實有壓縮工時、提高效率的空間,但這在私企就不一定可行,縮短工時還要維持薪酬不變,私企雇主的成本損失怎么解決呢?
趙海建:但從雇員角度看,縮短工作時長的一個前提,就是要保證收入不會減少,否則很多人就不愿意。另外無論是多少個小時的工作制,都不可能涵蓋所有行業。比如說,對農民來說,規定多少個工作小時沒有意義。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工時縮短而薪酬不減,可能會成為一種隱性福利。
推高企業人力成本
李明波:私企這樣做的話,可能就需要雇更多人來工作。當初法國推行7小時工作制時,政府也正是有這樣的考慮的:企業想完成每天7小時內無法完成的工作的話,那就多請人。
而實際情況沒有那么理想化,因為多雇一個人產生的各種成本,肯定會超過讓雇員多工作1個小時的成本。
王希怡:所以很多政策其實都是“看上去很美”。比如在2012年,瑞士全民公投否決了增加6周帶薪假期的方案。乍一聽似乎不可思議,但實際上瑞士人的選擇很理性,因為他們意識到,增加帶薪休假會增加勞動力成本,長遠來說甚至危及國家經濟發展。
縮短工時有利有弊
趙海建:不過跳出經濟成本來說,縮短工時也能給社會帶來正面效應,比如上班時間彈性更大,民眾可以錯峰出行,這有助改善交通問題;此外,民眾有更多時間兼顧工作和家庭,令家庭更加和諧穩定。
李明波:實踐讓我們看到縮短工作時間也會有很多弊端,但我認為長遠來說這是一個很難阻擋的趨勢。
王希怡:減少法定工作時間是世界很多國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畢竟這對保護勞動力資源和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其實除了瑞典,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也曾醞釀“休閑革命”,提議實施6小時工作制。
趙海建:這也是一種人性化的考量,畢竟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