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7日,筆者從江縣2015年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現場會上獲悉,今年該縣在去年實施民族文化進校園項目試點學校的基礎上,新增了34個試點學校,截止目前,全縣實施民族文化進校園項目試點學校已達80個,其中:中學8個,小學72個。
為搶救、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近年來,從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工作的意見》、《從江縣民族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等文件,從2014年起,縣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作為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經費。按照“五個一”要求,使全縣80%的小學和90%的中學能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讓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小學和中學有70%以上的學生會唱本民族的歌,會跳本民族的舞,會彈奏本民族樂器,會制作本民族手工藝,了解本民族的歷史文化。
去年以來,各項目試點學校結合本村寨的文化特色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聘請村寨歌師、民間藝人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教學生唱苗歌、侗歌、壯歌,跳蘆笙舞,拉牛腿琴,吹蘆笙、苗笛等,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是谷坪鄉銀潭小學、下江鎮高遷小學和巨洞小學、洛香鎮新安小學、高增鄉高增小學等等,他們在村干和歌師們的幫助下,把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不僅會唱多種民族歌曲,有的還能吹拉彈奏各種樂器。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他們的素養,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為加快推進此項工作,6月5日,該縣在谷坪鄉銀潭村召開全縣2015年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現場會,縣直各相關部門、各鄉鎮分管副鄉鎮長、各試點學校校長、村支書參加會議,并通過分組討論、召開會議、學生展演的方式,讓與會者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認真領會會議精神,并能現場觀看民族文化進校園成果展演,從而增強大家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吳德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