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子米流傳已久,是一種民間五谷雜糧,流傳于民間,在七八十年代里,是從江縣加勉鄉干部群眾的主食之一,也是適宜加勉鄉生產發展的雜糧之一,產子米它可生長在丘陵山地高寒地帶,適宜氣候,管理單一。產子米為灰黑色,顆粒飽滿,質地較硬,可制成粥,口感潤滑,味道獨特,易于消化安眠,具備著一定的營養價值。產子米的成熟期與水稻、小米相同,有時還可提前收割。
產子米收割后,和傳統糯禾一樣掛在屋檐下或木架上晾曬干,放到沖米石碾成產子米,然后把碾成的產子米放到碾米石進行碾磨成產子粉,這時用水浸泡拈成糍粑放到蒸糯機里蒸煮即可食用,這是傳統的民間做法。
在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在貧困農村地區幾乎都在食用產子米。而每當看到產子米時,一種思鄉的情懷和濃濃鄉愁不時涌上心頭,或許產子米是我們每個農村學子年幼時的成長之道吧。
據統計了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目前種植產子米的人們已經越來越少,幾乎失去了谷種,已走向消失的境界,種植的只有一些在家的老年人。(王中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