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等待搬遷
本網訊 黃平縣水庫和扶貧生態移民局始終把貫徹執行扶貧生態移民工作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的總抓手,自2013年以來,通過整合中央、省、州和地方財政資金,3年共為920戶居住深山僻壤的群眾解決移民搬遷問題,目前已經使3630余人口過上了宜居生活,在不斷推進城鎮化建設中,讓廣大移民享受到改革發展的陽光。
搬遷后的居住環境
2013年以來,黃平縣水庫和扶貧生態移民局按照上級投資計劃和要求,全縣先后整合各級扶貧生態移民資金達5029.8萬元,通過開展對因居住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等原因需要搬遷的農村人口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積極建立了生態移民家庭檔案,制定生態移民與扶貧移民實施規劃,選擇縣城和工業園區以及交通便利、生產生活條件較好和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小城鎮作為安置點,先后建設了移民生態移民小區2個,面積達17.3萬平方米。其中2013年共投入3333.85萬元,建成270戶,27000平方米;2014年投入796萬元,建成436戶,7440平方米;2015年投入900余萬元,新安置214戶,164193平方米。
搬遷前的居住環境
在3年的時間里,為了使這些長期生活在窮山惡水中搬遷出來的農戶適應新的產業需要,黃平縣水庫和扶貧生態移民局還先后在全縣扶持和發展了一大批種養(植)殖項目,如野洞河鎮泥巴寨等小水庫特禽養殖、舊州鎮天官村香菇規模化生產、西壩村特禽養殖和鉤騰藥材種植、波洞等移民村養禽、寨勇村孛薺基地、兩岔河水庫庫區移民產業發展貼息試點項目,等等。同時,還把庫區移民培訓作為提高移民務工就業的重要抓手,著眼于培訓科技致富帶頭人和職業化新型移民,還在移民中開展稻田養魚、花卉種植、特禽養殖等技術培訓100多期,使0.26萬人次掌握了各種適用技術。(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