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2月19日,貴州電視臺二頻道“百姓關注”欄目組一行到黃平縣舊州古鎮拍攝《尋找且蘭古國》專題節目。在舊州攝制期間,電視臺的記者和主持人先后對古鎮內10余處歷史文化遺跡和景點進行了深度采訪。
電視臺記者在舊州西上街古建筑群作現場拍攝.jpg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生活容器——且蘭水缸.jpg
攝制組在舊州紅軍臨時銀行采訪老民居朱奶奶.jpg
圖為保存完好且蘭古道.jpg
圖為電視臺攝制組在拍攝舊州天主堂內紅六軍團當年繳獲的法文地圖.jpg
圖為電視臺用無從機對舊州古城進行航拍.jpg
在舊州萬天宮采訪報道.jpg
主持人通過鏡頭在介紹勃沙特與紅六軍團的故事.jpg
舊州古鎮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這次貴州電視臺到舊州拍攝的內容主要是圍繞“縣縣通高速”為主線,并通過高速公路沿邊的古鎮、民族文化村落等進行深入挖掘和采訪報道。
舊州鎮是2000多年的且蘭國的故都,當地的苗族稱為“旺靜”,革家人稱之為“旺正”,兩種民族語言均為“大王居住的平地”之意。而并不是那些以“掘土為黃”而稱“黃平”的牽強附會之謬論。
這里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戰國年代。戰國時期,楚將莊喬受命楚王伐夜郎,且蘭才悉屬于楚,歸順了中原,西漢建立了牂柯郡治所,牂柯河為現在的舞陽河。之后,一直是歷代郡、縣、州、府之所在,無一掛漏。直至清朝移州治于現黃平縣城新州,改置舊州巡檢司治,舊州也因此而得名,與新州對應。
古代的舊州,就是獨立于諸侯國以外的一個大部族,由若干具有血緣相近的氏族組成的,因此這里保留氏族殘余的部落還可追溯。這種特別的文化的脈絡,因其深藏若虛的懸念,多少年來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探奇和考古的人們。
正因為如此,貴州電視臺第二頻道“百姓關注”欄目在借“縣縣通高速”作經濟社會發展和變革報道的機會,攝制組專程在黔東南州選定黃平縣舊州且蘭文化為訪古素材,并冒著嚴寒來到舊州且蘭故地作深入的采訪報道。在拍攝中,攝制組還分別就古城垣、古殿宇、古宗銅、古街巷、古泉井、古民居與洋教堂等進行詳細的采訪報道。(廖尚剛 圖/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