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月25日,是世界麻風病防治日,也是我市爐山鎮麻風村村民喜慶的日子。為了這一天,凱里市民政局早已為該村村民準備好搬進新居需要的物資,有棉被、棉衣褲、棉鞋、床上用品、取暖爐、糧食等物資,保障每戶每人都能領到這些東西,這些物資折合人民為6萬余元。當天清晨,天剛開亮,綿綿細雨還下個不停,由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啟發帶隊,率市民政局、市中心福利院、市殯葬管理所50余名志愿者隊伍,風雨無阻地來到麻風村為村民送溫暖,志愿者們還幫助村民搬新居、安裝取暖爐、整理環境、告別茅草窩棚,體現黨和政府對特殊群體的關愛。
舊住戶
新住戶
新建平房
凱里市麻風村位于爐山鎮東南面白臘村后壩組(又名“高粱營”),距爐山鎮政府駐地30余公里,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為了提高防疫能力,方便為麻風病人統一集中治療而設立的區域性的麻風病院,由此自然形成了一個自然寨落,過去有近百名麻風病人在那里居住,隨著年輪的自然變化,現在留下15戶16人仍然居住在那里。多年來,各級有關部門不斷對該村進行關照,生活及醫療條件也不斷得到改善,同時麻風病傳染率也得到了控制。1986年起,我國開始對麻風病采取“從隔離治療轉變為社會防治為主”的防治措施,麻風病如今已不再是公共衛生問題,逐步回歸社會。麻風村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約,2002年前,村民居住的全部是茅草棚,因建設年代久遠,建設標準較低,長期缺乏維護,房屋已殘破不全,成為了危房,已不再適宜居住。為了改善麻風村村民居住及生活環境,2003年凱里市民政局克服了交通不便的惡劣條件,投入了幾十萬元用人抬馬馱建筑材料開始著手對麻風村居住環境進行第一期改造,修建磚混平房兩棟解決了一部分人家,同時,解決了用水、用電及電視收視條件。近幾年來州、市民政局部門非常重視麻風村,經常為他們解決生活和醫療方面等困難,為他們擬辦了農低保和農合醫療等保障,保障他們不缺衣少食和精神上的待遇。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在黨的群眾路教育實踐活動中,民政部門多次到麻風村進行調研,充分考慮要解決實現麻風村“最后一公里” 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最后一批特困群體的住房,專門由一名副局長負責此項工作,于2014年初再次對麻風村進行修善和改造,現修建磚混結構平房三棟,維修原建平房浸水、通風、隔熱等問題共計1100平方米,解決了最后15戶16人的住房。從對麻風著手改建以來,凱里市民政局通過多方籌資,協調有關部門修通通村便道,投入改造項目資金105萬元,其中:建房資金80萬元、三通一平及基礎設施改造25萬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幫助村民徹底的告別麻風村多年來居住茅草窩棚的落后面貌。
2012年未修通公路,民政志愿者徒步赴麻風村
民政志愿者幫助村民搬新居
民政志愿者送溫暖行動
如今的麻風村是家家有磚房住、有水電用、有電視看、村落有曬壩、公路修到家門口的自然村,不再是深山老林與世隔絕、受人歧視的麻風村。 (雷安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