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施秉縣以全面建成同步小康為統攬,采取“五落實五到位”的結對扶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技能扶貧、管理扶貧的五大“支招”措施,推進2014年全縣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4元、凈減貧困人口1.2萬人、貧困人口發生率下降7.6個百分點,全縣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預計達到87%。
一是抓結對扶貧落實到位。以“幫一帶一”活動為載體,全縣建立了2133名廳、處、科級及一般黨員干部與2818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實施“5321”幫思想、幫技能、幫項目、幫資金、幫籌劃產業發展等幫扶模式,形成由群眾“點菜”、干部“下廚”的因戶施策、群眾缺啥補啥的扶持動態管理新格局,為全面做好新一輪扶貧新常態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組織支撐保障。
二是抓產業扶貧落實到位。以創建扶貧示范園區為載體,積極創新發展模式,建立起“公司+協會+農戶”、“公司+農戶”模式,把糧、煙、藥、果、蔬、畜“六個一”產業安排到村,實施到戶,落實到地塊。促進2014年全縣種植糧食面積21.5萬畝,總產量達5.8萬噸;種植烤煙面積4.34萬畝,收購煙葉9.57萬擔,煙農收入1.14億元;種植中藥材面積10.2萬畝,藥農收入8億元以上;精品水果種植面積1.8萬畝,產值達1.67億元;種植蔬菜面積9.025萬畝,總產量12.263萬噸,總產值13735萬元;興辦能繁母牛養殖場基地3個,集中喂養能繁母牛1200頭,帶動農民發展養牛200戶1萬頭,實現母牛存欄1.1萬頭,育肥牛0.6萬頭的好勢頭,推動了畜牧業不斷壯大發展。
三是抓項目扶貧落實到位。以施秉縣列入2002年國務院認定為新階段59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之一為平臺,爭取得到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16個,扶貧資金3069.74萬元,有效確保省級農業示范園區項目、鄉村旅游建設項目、鄉鎮特色等項目建設的扎實推進,帶動全縣建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24家、家庭農場39家,新增州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吸引了新增入駐園區企業25戶,帶動新增就業1250人,進一步促進全縣農業市場主體培育不斷向前發展。
四是抓技能扶貧落實到位。采取走科技扶貧之路,實施“造血式”扶貧。以縣中等職業學校和縣鄉黨校為依托,以遠程教育和田間地頭培訓為抓手,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充分發揮“土專家”“田教授”優勢,不斷拓展“二傳手”幫引,確保培訓一人,實現轉移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方。2014年,利用“雨露計劃“、“陽光工程” 等培訓農民創業方式,先后向農民培訓達3萬余人次。
五是抓實 管理扶貧落實到位。瞄準貧困戶,精準識別出7031戶29358人,做到了精準識別貧困戶、精準登記造冊、精準建檔立卡、精準實行動態管理“四精準”,實現了“一縣一檔、一鄉一簿、一村一冊、一戶一卡”的科技電子信息臺帳式管理,為識別 “扶真貧、真扶貧”出成效提供可靠的統計監測詳實數據基礎。(楊志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