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催馬前往穆柯寨,定要會會穆桂英……”一位女孩頭戴紫荊冠,背插四面三角旗,身備寶劍,手持金槍,扮演著楊宗葆威風凜凜地唱著,揚鞭催馬,趕赴穆柯寨與穆桂英第一次會面,討要降龍木破陣,頓時博得廣大觀眾一片喝彩。
“精彩,好看,不愧國粹京劇。”有位年輕人舉起手機拍照,大發感慨。
黃龍賀歲
臺前的老戲謎老楊趕忙糾正,并解釋:“這是天柱大戲,是渡馬巖門少年戲班子演的。”這是2月24日(正月初六)天柱縣13支非遺項目展演團隊,集中金鳳廣場,農民向城里人送戲秀新春舞臺發生的動人一幕。
“以前都是縣里到我們農村演戲,今年我們大戲班子也來給城里人拜年送喜慶!”渡馬鄉巖門大戲劇團導演楊秀舉高興地說。“聞聽這團唱大戲,龍獅勁舞刀山梯。山歌首首唱新歲,織布草鞋萬人迷。”高釀鎮木葉組合侗歌隊用歌聲表達心中的感概。
大戲人生
省級非遺項目侗族月牙鐺
渡馬江東陽戲團、巖門大戲團、藍田陽戲團、鳳城潤松壩寨大戲團、地湖陽戲團先后登臺表演。生旦凈丑,粉墨登場;念唱做打,精彩紛呈,F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雄獅嘯山林,黃龍賀新歲。鳳城八一雄獅隊、白市雙河苗族武術龍燈隊、江東板凳龍隊,兩對雄獅、兩首黃龍,各具特色,各顯魅力,把新年的喜慶表現到了極致。
省級非遺項目上刀梯
長團刀梯隊上演了扣人心懸的上刀梯項目,把觀眾驚出了一身冷汗,表演者卻滿面春風,鎮定自若。老海月牙鐺隊、藍田勾林隊、雙河武術隊分別展演了侗族傳統拳術、棍術、月牙翼齒镋等,步步生風,招招逼人,令人贊不絕口。
坪地家機布侗族織布技藝
坪地家機布侗族織布技藝、石洞槐寨編草鞋技藝向人們展示了久違的傳統技法,年輕的姑娘小伙紛紛用手機拍下這難得一見的民間技藝。
據天柱縣非遺中心主任蔣家林介紹,該縣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個、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5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8個,省、州級非遺項目傳承人20人。去年9月,渡馬鄉、竹林鄉被省文化廳命名為貴州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注溪侗族溜溜歌
天柱大戲
此次省、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城集中展演,既是對全縣非遺傳承保護的一次大檢閱,也給縣城群眾獻上了一臺新春盛宴,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促進了非遺的保護與傳承,當天觀眾達2萬余人次。(吳厚征 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