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新區社區隸屬于天柱縣鳳城鎮,轄區內常住人口14300人、流動人口9800人、在職黨員服務社區650人。2014年,該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工作,采取社區黨總支、片區黨支部、網格三級網絡化管理平臺模式,使社區管理更加精細化,服務對象更具針對性,群眾滿意度也逐步提升。
網格劃分科學合理
根據社區實際情況,遵循屬地管理、規模適度、方便服務、界定清晰的原則,以街道和路網為主線,按照每200-250戶、800-1000人的規模,將轄區社區劃分為國稅、邑園、農貿、郵政、中山、民族等15個網格。并對每個社區網格進行編號。按照方便管理、屬地管理、規模適度的原則,以實有房屋和實際居住人口為依據,合理劃分社區網格。區域內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城市空地等均納入網格,網格四至邊界明晰,做到全覆蓋、無縫對接。充分考慮居民認同度,結合居民住宅、商業網點、駐區單位因素,盡量做到地域相鄰、相對集中,便于管理和服務。注重銜接片區黨支部管轄區域、物業管理區域、市容環境衛生和城管執法區域、社區衛生服務區域、治安及戶籍管轄區域、義務教育階段學區等方面因素,防止因網格劃分,將以上管理服務權限割裂開來。同時,網格劃分后,充分利用計生網絡信息平臺,完善充實黨建、治安、民生、社保等信息,使網格化管理升級為可直觀操作的網絡管理系統。
網格管理到點到位
社區黨總支書記謝銀秀告訴筆者,能為轄區老百姓做實事好事,不僅是她作為社區網格員的職責,也讓她感到非常開心。謝銀秀作為民族片的網格員,該網格內364戶、1795個居民,再加上流動人口320戶、1600余人都是她的服務對象。每周有3-4天時間她都在自己管轄的區域內開展“巡查”,提供上門服務,大到政策法律的宣傳,小到衛生死角的清理。辦理準生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調解矛盾糾紛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務都是她的工作內容。建立社區黨總支、片區黨支部、網格三級管理平臺,對于網格中的任何問題,均由網格負責人第一時間接手處理。網格員堅持每周4天到網格中進行巡查,在網格中察民情訪民意,成為發現問題、協調處理、情況匯報的“第一人”。對受理群眾的服務事項,收集辦理需要的證件與資料,代理到社區便民服務大廳進行辦理。同時,向群眾反饋辦理情況并送達相關證件和憑證,這一過程,都在網格中完成,群眾可以足不出戶。
實行網格化管理后,每位社區網格員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責任田”,促使他們經常性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去,傾聽居民的意見建議,使得社區工作重心向下移,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網格中,延伸到一家一戶。全心全意做好居民服務,努力促進社區和諧穩定,有效避免工作的“盲區”和“真空”。
網格服務貼心暖民
“下水道暢通了、化糞池也不堵了,環境好多了,感謝社區和網格員為我們解了難題。”居民楊秀瓊說。新時代家居廣場下水道出口堵塞,導致糞便等污水從維護口處涌出,污水肆意橫流,臭氣熏天,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給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楊秀瓊通過網格員便民服務卡,撥通了網格員陳梅桃的電話,不一會兒,陳梅桃趕到現場,查看了街道地下排水溝堵塞情況,并向市政部門作了匯報,化糞池堵塞問題便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自從社區有了網格員,不管大事小事,比如燈管壞了、水管漏水了,一個電話,網格員就馬上來為我們解決,比以往方便多了。我生病在床,他們還時常來看望,不知如何感謝他們。”秦廷彥感激地說。家住新區社區鳳山路的居民秦廷彥,因重病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作為社區網格員謝銀秀經常到秦廷彥家中走訪,與他交心談心,噓寒問暖,不僅為他解決了生活中的困難,更讓老人倍感貼心和溫暖。
2014年來,網格員共為群眾代辦民生事務110件次,協調解決矛盾糾紛37件,排查和督促整改安全隱患56個,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20余件。新區社區通過健全服務網絡,強化服務功能,提高工作效能,實現了社區網格化服務的全覆蓋、全天候、零距離,小網格構建起了服務民生的大網。(王華國 吳鳳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