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農歷正月初四(2月11日),貴州省從江縣雍里鄉雍里村一片歡聲笑語,蘆笙震天,鞭炮陣陣,當地壯族同胞一年一度的奇異的年俗—— 趕“變婆”吸引附近十里八鄉的村民和來自內蒙古、廣西、江蘇等許多遠道而來的外省游客來到這里一起迎新年鬧新春。
節日當天,扮演的村民天沒亮時就要到山坡上化裝,罩上黑色的鬼臉殼,頭戴破舊斗篷,穿著爛衣服,手戴黑色手套,并用棕毛包裹,一手拿棕葉扇,一手拄拐杖,很快村民就變成了丑陋無比的“變婆”。在師傅的帶領下,步入蘆笙堂游走,討糖、討錢,寓意“添糧添壽”。隨后,蘆笙堂內只見上百把蘆笙齊奏,歡新年。身著盛裝的蘆笙手們激情昂揚,笙歌響徹云霄,觀眾們熱情喝彩;蘆笙堂外,男女青年們手牽手互訴衷情,相互拍照留念。
據了解,“變婆”是貴州境內壯、苗、侗等少數民族傳說中的一種妖魔,同時也是村民們用來對付豺狼虎豹的“法寶”。 相傳,元代末 (約公元1359年),一支壯族同胞選擇定居雍里,因雍里土地肥沃、古樹參天,也成了豺狼虎豹和鬼神潛藏的地方,它們常常出來傷人、危害莊家,讓村民不得安寧。于是,雍里村的壯族同胞就塑造了一個比豺狼虎豹更兇猛可怕的怪物“變婆”來對付它們,每年大年初四這天,村民們敲鑼打鼓,吹起蘆笙,引領“變婆”繞村行走,驅趕猛獸,豺狼虎豹和鬼神見“變婆”立即遠遁,從此,村民不再受豺狼虎豹和鬼神的傷害。因此每年正月初四,從江縣雍里蘆笙節上都要舉行盛大的“趕變婆”民俗活動,以期達到驅魔除妖,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富貴之意。整個過程包括迎變婆、游蘆笙堂、送變婆、罵百口等環節。
如今,“趕變婆”這一習俗成為雍里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人民安康的獨特習俗,為了能讓更多的親朋好友能前來過節。(吳浩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