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村坐落在海拔1427.4米的孔明山腳下,原名分擺,苗語意為居住在高山上的人家。這里山水壯麗、生態資源富饒、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有七擒孟獲的美麗傳說,有神秘壯闊的孔明山原始深林,有宏偉壯麗的梯田景觀,有多姿多彩的原生態民族傳統文化。清澈湍流的污牛河蜿蜒淌過,淳樸好客的苗族同胞在這綿延如帶、美麗壯觀的層層梯田里世代耕耘,優美動情的苗族古歌在延綿起伏的大山里伴著鶯聲燕語綿綿不絕。這里的男女老少沉浸在鑼鼓喧天、彩旗漫天的斗牛塘中,清耳悅心的蘆笙把苗族青年男女聚成一個圈,然后借著柔美動人的情歌把素不相識的對方化為彼此。
踩歌堂
孔明文化是東朗苗族文化傳承的根基和依托,在歲月的洗禮中還保留住了她原有的神秘。這里保留有節日祭祀、苗族傳統婚禮、苗族葬禮、吃相思、斗牛、踩歌堂、牯藏節等一系列苗族特色傳統文化活動。
據了解,本次活動有三項,一是大蘆笙表演,二是踩歌堂表演,三是苗族古歌、情歌、酒令歌比賽。苗族古歌和情歌便是本次活動的精髓部分。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反映了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大多在鼓社祭、婚喪活動、親友聚會和節日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中老年人、巫師、歌手等。酒席是演唱古歌的重要場合。苗族的古歌是一個民族的心靈記憶,是苗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和“經典”,具有史學、民族學、哲學、人類學等多方面價值。
苗族情歌,旋律柔和優美,深受苗族青年男女的喜愛。在這片土地上,苗族青年男女至今仍流行這用歌進行交往和戀愛的習俗。他們再談情說愛活動中大致經歷初識、試探、贊美(含自謙)、迷戀、盟誓、離別、相思、相會等過程。一堆對青年男女初識,歌聲就是他們最恰當的問候方式和最有效的結交媒介。他們用歌聲進行試探,以自謙的口吻贊美對方。 (歐里香、王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