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秋色灑滿白巖河谷,桂花飄香巖上人家。
9月10日早上,正值雨過天晴,記者來到了黃平縣上塘鎮白巖村被稱之為“巖山上的群落”的巖上人家。當車輛盤旋而上,到達海拔約1000米的白巖山坳,一里許的山林里傳來了雞鳴犬叫之聲,遠遠看去,只見幾間磚木結構房屋掩映在青岡樹林和松木林之中。北面是一泓十余畝的小天池,魚兒歡快游弋;東面似云海托起的千島萬嶼,婉若瀛洲一般;南面是晨霧填滿的白巖河峽谷,“七姊妹峰”更為端莊秀美;西面是千畝壯觀的石林,好像“燃燒”的火焰,生生不息。這里就是要采訪的“土著居民”朱建昌的“建昌農莊”。別看他個子矮小皮膚黝黑,但是“國字臉”上笑容常開,心里蘊藏著致富的遠景,現在他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勞動致富能手。
1972年出生的朱建昌, 15歲就東去浙江“闖蕩江湖”:做五金模子、打樁、推混凝土,老板稱他為“萬能工”。朱建昌說,“萬能工談不上,但是做啥都想做成功。”一次,工廠需要一個反紋螺絲,這卻難倒了車工。然而,朱建昌就是不行這個邪。臨時上陣,自制刀具,安裝焊刀。經過精心細致制作,一個標準的反紋螺絲終于完成,與螺帽完美吻合。經過幾年的打拼,有了十多萬元積蓄,于是打道回府,準備干一番事業。2009年在自家的十多畝責任山林上安營扎寨,加上長期租用部分荒地、田土和山塘,現在可用面積已有千余畝。說來也巧,一戶住在朱家山原始森林深處的一個親戚,無意間抓到三頭小野豬,無償送給朱建昌,支持其創辦野豬繁殖場。朱建昌如獲至寶,一邊修起野豬圈,一邊申辦特種養殖證。當年“特種養殖證”終于塵埃落定。隨即,“黃平縣建昌特種養殖場”在巖上正式掛牌。同時引進了六頭母野豬。如今,最早獲得的那只公野豬已經有150多公斤重的種豬,毛色呈黃白黑相間、露出兩顆分別約五寸長的獠牙,有人靠近圈門,立即發動攻擊,仍然野性十足。被稱為“建昌農莊”的野豬王。
他們家根據季節,種植了稻谷、紅薯、包谷、洋芋、南瓜等,豐富的飼料,讓這些野豬長得油光華亮。2010年,活蹦亂跳的60多頭野豬仔成為了這個“家庭”的新成員。2012年,就出欄野豬40多頭,收入20多萬元。野豬就是野豬,始終野性難訓。野豬在彪悍肥壯的季節,是最難圈養的時候。2012年8月份,一頭頭50公斤重的野豬,正是吃得跑得的時候,在圈中東躥下跳,躍躍欲逃。一天,野豬群居然發動“越獄”,由于豬欄不牢,7頭野豬奪路而逃,消失在山林中。野豬跑了是一回事,野豬糟踏了別人的太子參,可是賠不起呀!當時,太子參走俏,400多元一公斤。朱建昌的愛人張燕背起女兒,天天去守看別人家的太子參,生怕這群逃亡野豬“襲擊”別人家的金貴藥材。還好,不知這些野豬是沒嘗到太子參的美味或是對太子參不感興趣,未有闖下大禍。否則,朱建昌家就慘了!
朱建昌便跑到20多公里遠的舊州城,買來了6張尼龍網,在野豬有可能出沒的地方張網以待,誰知這伙野豬精明得很,根本就不上當。四五天下來,弄得精疲力竭,隨它去算了。后來,還是朱建昌想出了一個點子,“這群野豬還不太適應野外生活,山上可供吃的東西也吃得差不多了,也許搞一些東西去哄它們,有可能奏效!?”一家人在一公里多的山林路口開始撒上包谷籽,一路撒到野豬圈里,并在圈里撒下了很多包谷籽。誰知,在當天夜里11點半左右,正在睡覺的朱建昌聽到屋外有異響,就悄悄扒開窗簾一瞧,果然是這群野豬,隨著撒下的包谷線路尋食進了圈里。朱建昌輕腳輕手關上圈門 ,打開點燈一看:一些野豬還在哄搶包谷,一些野豬恍然大悟,但是已經晚了,又回到了發動“暴動”的地方。經過清點,逃出的野豬全部歸隊。一家老小檢查好豬圈,覺得已是萬無一失,才上床睡覺。可是,一家人整夜驚喜難眠!但是,也有失算的時候。一天,朱建昌為一頭25公斤左右的野豬打預防針,不料野豬猛一口咬朱建昌的肚皮不放,直到朱建昌疼痛松手,野豬乘機掙脫,逃亡山中,至今沒有回來。然而,朱建昌肚皮上卻留下了幾顆深深的傷疤。朱建昌說,“有人偶爾到見有一頭100多公斤的野豬出沒在舞陽湖一帶,也許就是從我這里消失的那頭野豬。”
從2011年來,建昌特種養殖場共出售1000多頭野豬,收入達500多萬元。
朱建昌是一位審時度勢的人,見養殖野豬周期長、見效慢,在養殖野豬的同時,拓展養殖土著黑毛豬、土雞、野兔、田魚、竹鼠……
當筆者走進樹林,悠閑的雞群在樹上乘涼;野兔在樹下奔跑追逐;豬圈里,黑黝黝的土豬,滾圓滾圓的,在圈里游蕩。水塘里,鯉魚成群結隊,沉浮水中。據介紹,2012年從云南引進野兔養殖,發展到3000多只,已經出售1000多只,收入32萬元。從2014年開始養殖黑毛豬,三年來已經銷售黑毛豬600多頭,收入140多萬元。2011年養殖竹鼠,已經出售500多只,收入20多萬元;竹鼠還存欄200多只。2014年開始在山塘養鯉魚,三年來賣魚2萬多公斤,收入40多萬元。2013年起養殖土雞,現已出售出欄土雞4500只,收入54萬元。
在樹林里,還引進100只 斗雞養殖,內行一看就知道這些周身紅潤、羽毛稀少、個頭碩大、四肢發達、頭如鷲爪如鷹,橫穿林中,個個殺氣騰騰,時常發生爭斗,弄得你死我活。
巖上海拔高,日照強烈、新鮮空氣,牲畜發病率低。朱建昌除了做好常規防疫外,基本不會出現疫情。記得有一次,朱建昌不小心在街上買到幾只瘟雞回家來殺吃,居然沒有殃及莊園里的“土雞大軍”,所有的雞安然無恙!然而,同時在街上買到瘟雞的寨鄰的雞群卻“全軍覆沒”。原來,“建昌莊園”的雞群抗病力強,加之這里的空氣流動迅速,一旦有雞瘟,早已不知被吹到那面坡去了。
據介紹,今年朱建昌要向群眾發放一萬只土雞苗,簽訂回收協議,準備年底按照每斤20元價格回收,保證群眾利益。現在已經發放2000多只,均已簽訂了回收協議。
秋收后,群眾的莊稼已經收割完成,黑毛豬將進行放養,保證豬肉緊扎,肉質更加上乘。
朱建昌說,“我想開發巖上千畝石林,設立賓館,開設農家樂,讓城市人來觀光旅游,瞧一瞧這里的云海,看一看這里的石林,吸一吸這里的新鮮空氣,喝一喝這里的山泉水,嘗一嘗這里的農家風味”。
隨行者楊先生說,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也無非如此吧! (楊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