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調整優化經濟作物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夏秋蔬菜、早熟蔬菜、反季節蔬菜,建設凱里、貴陽、湘渝和珠三角重要的特色蔬菜基地。加大有機藍莓、有機獼猴桃、無籽西瓜、葡萄、楊梅、椪柑、核桃等精品水果種植,打造全國重要的藍莓基地,到2020年,藍莓種植面積達10萬畝;大力發展白芨、太子參等特色中藥材種植,擴大中藥材規范化、標準化種植面積,到2020年形成20萬畝中藥材種植規模,建成中國白芨之鄉;重點打造現代煙草農業基地單元,鞏固我縣優質煙葉生產地位。調整優化養殖結構。擴大肉類總產量,提高牛肉、羊肉比重,加快建成貴州省現代牧草畜牧業大縣。重點支持肉牛、山羊、黑毛豬等特色養殖發展,到2020年,年出欄商品肉牛3萬頭,肉羊3萬只。大力推進“稻魚鴨”共生復合生態系統工程,積極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到2020年,稻魚生態種養面積達10萬畝。
推進農業生產技術創新。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鼓勵行政事業身份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經營一線創新創業就業。推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農業園區及產業基地共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農科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爭取為縣內蔬菜、烤煙、中藥材、精品水果、草食畜牧和稻田養魚6大重點特色產業各組建一支專家團隊和科技特派員隊伍。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技術。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有機農業和生物肥料等技術研發。擴大“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開發標準化、規模化的現代種養技術,發展農業全產業鏈食品安全保障技術、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和安全溯源技術。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追溯,銷售全過程追蹤。爭取在全州范圍率先創建農村信息化示范縣。
推進優質農產品銷售模式改革創新。制定實施黃平縣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策劃營銷方案,評選推出一批農產品名優品牌,按照每一優質農產品都有一套營銷方案的要求,提高黃平縣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大力抓好農產品品牌建設。重點支持谷隴糯小米、線椒、翁坪黑毛豬、無籽西瓜等創建品牌,到2020年,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一體化認證15個以上。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新建和改造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城市社區鮮活農產品直銷點。加強農產品營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郵政快遞企業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形成穩定購銷關系。積極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組織實施黔貨出山提升工程,農產品交易額年均增長50%以上。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到2017年,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政村全覆蓋,消滅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爭創1個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扶持10個以上合作社發展壯大成為農業企業。每年對縣內農民專業合作社領頭人集中培訓兩次以上。推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結合開展科技下鄉,結對幫扶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一批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服務企業,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收購、運輸、科技、病蟲害防治等服務。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到2020年,培育完成100個家庭農場和100戶種養專業大戶。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整合部門資源,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行全員規范化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新創業,大力培養一批能夠帶頭闖市場的農業企業家,到2020年,完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500名。大力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培育計劃。把培育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推手,著力培育一批省級、州級、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產值,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到2020年,培育完成50家農業龍頭企業。
推進農村產權制度等改革創新。著力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學習借鑒凱里“云谷田園”模式和三穗頗洞模式,重點建設舊州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和浪洞森林溫泉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區,打造形成“一江兩河”(重安江、舞陽河、平溪河)、“四路”(凱余高速公路、凱施公路、黃湄公路及野洞河景區公路)觀光農業帶。大力推廣“三變”改革經驗,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資金,讓農民能夠長期分享股權收益,為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提供土地、資金等保障。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上市試點。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擔機制。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王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