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規范勞動用工管理。一是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依法與招用的農民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并嚴格履行,及時辦理勞動用工備案。二是實行實名制用工管理。各類用人單位要利用信息技術動態記錄農民工的身份信息、技能工種、勞動考勤、計酬標準、工作計量、工資結算等信息,實現實名制管理,并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實名制管理系統動態報送用工信息。
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措施。一是設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由相關部門按照簽訂相關協議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在工程建設領域,按照工程總造價的1%-3%,將資金劃撥至該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專項用于按月支付人工費用。開戶銀行負責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日常監管,確保專款專用,通過信息系統定期向縣人社局報送專用賬戶變動情況,二是推行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制度。在全縣工程建設領域實行銀行按月代發農民工工資制度,并逐步向其他領域推行,2018年年底前實現銀行代發工資全覆蓋。三是健全工資保障金制度。實現差異化預存工資保障金制度。四是完善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完善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對企業一時難以解決拖欠工資問題或者企業主欠薪逃匿的,及時動用應急周轉金,先行墊付返鄉路費或者基本生活費,幫助解決被拖欠工資農民工的臨時生活困難。
推進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一是建立工資支付臺賬歸集機制。建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總臺賬,動態掌握全縣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情況,建立工資支付信息的歸集、交換和更新機制。二是建立工資支付誠信評價機制。建立勞動用工領域信用評價標準和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檔案,加強企業守法誠信管理,將勞動用工、工資支付情況作為企業信用評價的重要依據。三是完善失信企業聯合懲戒機制。按照相關文件政策要求,加強對拖欠工資失信行為的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
推進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一是加強企業欠薪預警防范。健全完善縣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平臺,依托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平臺,構建企業工資支付監控網絡,對全縣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實行日常監管。二是暢通農民工維權渠道。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開設舉報投訴窗口,開通電話、互聯網等維權渠道。三是嚴厲查處拖欠工資行為。加強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健全勞動保障制度,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銜接,嚴厲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違法犯罪行為。四是加強建設資金監管。在工程建設領域,未按規定額度預存農民工工資專戶資金的,視同建設資金不到位,有關部門在批準立項和辦理規劃、施工許可等手續時、依法予以限制。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推行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建設單位向施工總承包企業提供金融機構出具的工程款支付保函,預防工程款拖欠;在房地產建設領域,建立建設單位房屋預售資金監管賬戶與施工總承包企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掛鉤制度,嚴格監管銷售資金流向,確保工程款、銷售資金優先進入農民工工資賬戶。五是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各鄉鎮,各部門建立健全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同時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突出正面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王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