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縣里將拿100萬來獎勵農村合作社,通過加大獎勵,推動合作社建設助推脫貧攻堅。”3月7日下午,在2016年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調度會上,劍河縣委副書記、縣長肖金城堅定地說。
據了解,為了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劍河縣將農民合作社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抓手來抓,專門出臺了《劍河縣開展“村社聯建”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實施意見》,要求力爭在一年時間內,使全縣180個行政村每村建立1個以上專業合作社,實現絕大部分貧困戶入社,所有農特產品通過合作社生產、加工和營銷。
“沒有合作社就不可能有產業發展,沒有合作社就不可能有貧困戶的脫貧!”具體負責指導合作社建設的劍河縣農業局局長夏永忠說,目前為止,劍河縣共成立農村合作社165個,在合作社建設中,該縣一是推動管理體系建設制度化,優化管理模式;二是注入發展資金及效益分配標準化,每個村安排5萬元作為合作社啟動資金,同時還注入1000萬元給合作社進行風險擔保;三是運行管理體制規范化,所有政策優先考慮合作社,所有收入支出實現公開透明;四是產品流通方式市場化,依托電商平臺,暢通銷售渠道,實現產品與市場直接對接。
“我們打算用寨腳這一片農田來種荷花,并發展稻田養魚。”基佑村現代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忠文告訴筆者,基佑村寨腳這一片農田總共有50畝,各家各戶以入股的方式將農田統一到合作社來經營管理。該社目前準許入社的項目產品有:荷花蓮子、稻田魚、香豬、朝天椒、土雞、土鴨。視該社發展情況以后逐步增加準入項目及產品。(彭文貴 穆文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