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楊平 攝影報道) “看透了很多地方的套路,來到凱里爐碧經濟開發區,來對了,管委會及凱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讓我們信心倍增,他們的“保姆式”式服務讓我們極為感動,唯一能做的就是擴大投資,讓凱里成為我們公司總部的所在地!”凱里爐碧經濟開發區的貴州利萊豪斯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昭雷說道。
8月5日,記者走進凱里市爐碧經濟開發區,花園式的工業園干凈整潔,清新怡人。各大廠房內機械有序運行,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的忙碌著,一件件精致的工業制品在流水線上陸續被生產出來。
正如大家所關注的,這些產品在黔東南的凱里生產出來,有銷路嗎?這些企業真的能生存發展起來嗎?政府招商引資是否真的能產生效益,帶動本地方經濟的發展騰飛?這些又是些什么企業?將來會如何?記者帶著疑問走進園區,尋找答案。
據爐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樹忠介紹,在黔東南州、凱里市政府等上級部門的關懷指導下,爐碧經濟開發區創新思路,從以前引進單一企業轉變為引進整條產業鏈,讓重點企業能在同一個園區內找到相關配套企業,直接降低生產成本獲得利潤,讓企業真正的駐得下來,活得下去,發展得起來。
據悉,爐碧經濟開發區按“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主基調,帶著園區要轉型升級的總任務,經前期考察研究并呈市委市政府同意,將爐山工業園區渝凱高新技術產業園定位為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并圍繞產業定位瞄準中國裝備制造業老基地--重慶地區進行點對點招商,成效顯著。今年4月份,由羅杰市長帶隊赴重慶地區開展專題招商活動,爐山工業園區成功簽約龍卓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等11戶企業,成功讓園區招商工作實現新突破。
園區采取“政府投資、企業定制、公司管理”模式,重點打造建設渝凱高新技術產業園,通過渝凱高新技術產業園平臺建設,充分實現資源共享,走集約化經營之路,把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發展新型產業的集中區、吸引外資的集聚區、體制改革的先導區和循環經濟的示范區。目前,渝凱高新技術產業園已建成1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800套公租房、入駐企業13戶,建成投產12戶。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實現了該園入駐企業從簽約到集體試產,創造了“渝凱速度”、“爐山速度”。
企業如此般迅速落地運轉,園區管委會可謂是下了大力氣。據了解,除了全力做好最基本的水電保障外,管委會還安排園區干部擔任企業廠長助理,明確工作職責,暢通企業與管委會及各部門的溝通橋梁,確保各項工作不脫節。為入駐企業在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綠色通道” 服務卡,為企業在證照辦理、建設推進等工作提供“優先辦理”、“預約辦理”、“快速辦理”等優質高效的“保姆式”服務。
曾昭雷回憶說,前些日子,半夜一兩點機器運到了園區,他們人生地不熟,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只好聯系園區領導,沒想園區工作人員真是不分晝夜,馬上到場聯系吊車、叉車、搬運工,擺在面前的大問題分分鐘解決。曾昭雷表示,他們在很多地方有投資,但像這樣用心負責地服務企業的地方相關部門不多,讓他們感動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擴大投資的信心。目前企業年生產汽油發電機等產品30萬臺,產值2億元,2017年,他們將擴大生產規模,預計產出產品60萬臺,產值達到4億元。“目前重慶是總部,凱里是分部,將來我們希望把這里發展成總部,重慶成為分部。”曾昭雷說。
據了解,貴州利萊豪斯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重慶老牌工業企業,其生產的汽油發電機等產品百分之八九十主要出口歐美、中東等地,目前訂單量穩步上升,銷售不存在問題。而此番爐碧經濟開發區就是以該企業為重點企業,引進其需要的相關配套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貴州省康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廖總介紹說,他們公司生產的工業零部件直接就供給了貴州利萊豪斯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產出多少就銷多少,由于兩家公司僅僅相隔幾十米,運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雙方獲得了共贏,這也為雙方將來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這僅僅是該產業鏈中的一小部分。
截止目前,爐碧經濟開發區共入駐企業113戶,今年以來新增17戶,正式投產試產51戶。累計從業人數達4230人,預計2016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以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