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一是黨社聯建帶。按照 “一年全覆蓋、三年全脫貧、同步奔小康”目標,在全縣推廣復制“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黨社聯建”發展模式,發揮“支部帶實體、強村帶弱村、能人帶貧民”的三帶效應,確保到2018年,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9500余戶貧困戶脫貧,消除所有集體經濟“空殼村”。二是旅游景區帶。加快推進邛水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小鎮、邛水河生態休閑度假區、頗洞AAA級旅游景區、木良旅游度假區等旅游景區景點的建設和打造,促進全縣旅游產業發展,采取村民入股、貧困戶的量化財政扶貧資金或貸款資金入股等方式組建鄉村旅游合作社或公司,帶動貧困戶通過參與旅游經營、旅游商品生產、就業等,確保到三年內,帶動0.92萬貧困人口通過入股分紅、就業增收等實現脫貧。三是城市資源帶。把縣城停車場、加油站等“穩賺不賠”的城市公共資源作為平臺,以縣城開公司為主體,按照國有企業控股51%、貧困戶占股49%的比例,鼓勵貧困戶以量化的財政扶貧資金或每戶5萬元的“特惠貸”資金與縣城開公司共同出資建設,公司經營管理,使貧困戶通過入股分紅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確保三年內帶動8600個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四是園區就業帶。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平臺作用,以全縣貧困人口為重點對象,將園區建設與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加強崗前培訓,按照人崗相適的原則,重點安排貧困群眾到園區企業就業,通過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脫貧,使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縣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一個有力支撐點,力爭到2018年,園區帶動4500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五是企業經營帶。將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引擎,結合三穗鴨、竹編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和扶持培育力度,同時,采用“公司+貧困戶”的模式,鼓勵貧困戶利用財政扶貧資金和“特惠貸”資金入股龍頭企業,實現利潤按股分紅,確保到2018年實現1.7萬貧困人口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脫貧。 (三穗縣扶貧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