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清明節,天柱縣城里鄉下掛親群眾自發倡導,掛白不掛“彩”,掃墓掃生態的文明環保的節日。
4月3日,筆者回到老家天柱,我們一家在城郊掃墓,母親從背篼里拿出祭品,并指著墳周的去年飄落地上的塑料紙掛白說:“這個好看,不容易腐爛,價錢貴。我早都是買白紙、絲棉紙做掛白。”
小孫女一旁說:“生態環保,又節省錢。”
筆者一瞥,確實在墳周看到,去年,那耀眼的用塑料紙做的掛白,除退去五彩之外,卻基本完好如初。走過墳地,墓碑前撒落一地的白色餐具,酒瓶,鮮花。特別是那奄奄一息的鮮花,都是用五顏六色的塑料紙裹著,表面上是文明祭掃,但這花了高價錢買來的遮掩的文明,發人深省
三門塘村村民干吳厚釗告訴筆者,今年清明節,他們掛親都自發做掛白,節約錢莫講,不用清理,很環保。前些年,投方便,花高價去買哪些塑料紙剪的掛白,光彩奪目的,但一兩都不腐爛,污染環境嚴重,燃燒時,不注意容易引發山火。
他說,家族在村里長浪有幾百官墳墓,今年掛白,沒有“彩白”了。
4日,筆者鄉下掃墓回城時,在邦洞鎮境內一田壩子看到,墳上面插根小棍子 棍子上面插著黃色的紙錢。
5日,筆者到縣城西門街、正中街紙扎店走訪發現,許多店子剩有塑料紙掛白,但用紙做的寥寥無幾。
干這行已32年的市民李才住告訴筆者,很多店子都是去批發飄飄、掛錢、錢紙,而我還是按傳統習俗,根據國家環保要求,去買彩紙自己剪。他說,這紙飄,落一場大雨就自然爛了。今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紙剪的掛白了。
李才住介紹說,10多年前,市場上開始有塑料紙掛白賣了,材質不同。這紙飄用五顏六色的紙折成圖案后,進行剪,然后用手撕,用漿糊貼好,很麻煩的。今年清明節,收入800元以上。
相關鏈接:“墳飄”是由白紙折疊而成的,由專門的錢紙刀打出四條分界,然后留下一個飄頭,下面撕開成花朵形,飄頭掛在一根竹桿顛上,竹桿插在墳頭。根據習俗,該墳后輩有幾弟兄就掛幾束“墳飄”,掛好“墳飄”作揖磕頭,完畢后放一串鞭炮。(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