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這個卷花手鐲多少錢?”“這個空心項圈怎么賣?”一名來自廣西的顧客在谷隴鎮銀飾街認真地挑選著。如今,在貴州省黃平縣谷隴鎮以銀飾加工為代表的楊萬付等30多個銀飾加工戶組成的銀飾一條街,在谷隴苗鎮里已經成為中外旅客光顧的熱鬧去處。隨著社會購買力的不斷增多,目前谷隴苗族銀飾街的產品不僅年銷售量大增,而且許多精美銀制工藝品在鼠標的點擊下,通過快遞和物流源源不斷地翻山越嶺穿戴在全國各地消費者的身上,僅此一項,銀飾的電商年交易額就突破百萬元。
谷隴鎮黃平縣一個苗族聚居的大鎮。銀飾歷來是少數民族幸福、富有的象征,因而穿金戴銀就成為這里苗族群眾千百年來的生活追求。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銀飾加工業在谷隴鎮一直傳承不衰。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群眾生活的不斷提高,近年來谷隴鎮的銀飾加工業已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全鎮除各個村寨都有能工巧匠生產加工民族白銀飾品外,僅不到5平方公里的谷隴街頭,就有苗銀實體加工店38家,這些以協會注冊的店鋪老板們,在統一的店面招牌和一色的銷售框架下,不但能加工制作,而且還善經營,他們一邊在沿襲傳統的制作工藝基礎上,一邊還對時尚的審美藝術進行各種花式創新,使銀飾品種目前已達100余種。這些銀制品由于工藝精湛,質量足K,深受縣內外旅客和消費者的青睞和歡迎,銀飾的銷售量每月達0.2萬公斤以上,年產值達1.2億元。為擴大銷售面,谷隴鎮銀飾協會還組織成立了10余家電商營銷網點,并通過網絡發布、線上銷售等途徑,將本地優質精美的銀飾品源源不斷地向山外推銷,僅網售一項,年收入就實現了100萬。谷隴苗族銀飾街產品的走俏,目前還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并為200余勞力人解決了就業難題。(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