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進一步糾正和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劍河縣對照民生監督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利用“大數據”科技手段,開創民生資金“大體檢”模式,有效的促進了各類民生資金的“大健康”發展,有力的維護了群眾利益。
以“民生資金云”大數據平臺為依托,以“風險點”作為“體檢”重點,有針對性的設定“體檢”指標。劍河縣紀委監察局根據目前錄入“民生資金云”大數據平臺中的94項補貼類民生資金的特點,認真分析研判這些民生資金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將容易發生違紀違規或腐敗問題的漏洞作為“體檢”指標,設定自動比對模型,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自動比對,全天候“體檢”。例如,針對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三大醫保的存在重復參保,造成財政無效補貼,增加財政不合理負擔的“癥狀”,設定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與新農合重復參保人員比對“體檢”指標,2016年核查出重復參保406人;針對危房改造項目除受災可重復享受的情況外,一戶只能享受一次危房改造的特征,設定戶籍人口跨年度重復享受危房改造數據“體檢”指標,至今,共比對出病癥問題642個,轉立案10件11人。
截止目前,劍河共設定各類民生資金項目“體檢”模型24個“體檢”類別147項,對94項補貼類民生資金的1400多萬條數據開展了“體檢”,核查出病癥問題1500余個,黨政紀立案16件17人。(丁力、王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