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麻江縣文物局在該縣縣城老城區西門,發現一處中共地下黨凱里黨小組秘密活動遺址。
據悉,此遺址建于清同治年間,迄今約150年,為木質結構建筑,共兩層五間房,建筑面積140平方米,保存較為完整,至今尚有人居住。“此老屋為當年中共地下黨周振華住宅,現為周家一侄子居住。”麻江文物局局長聶凱華說,經老屋居住者口述,加上史料記載,此老屋就是當年中共地下黨凱里黨小組活動遺址之一,且是目前麻江境內現存的唯一一處地下黨組織活動遺址。
聶凱華說,據《中國共產黨貴州省麻江縣歷史》記載,自1933年11月18日至1948年,以李光庭領導的中共地下黨凱里黨小組在凱里、麻江展開革命活動長達16年之久。
在1941年至1948年間,國民黨反動派掀起反共高潮,盡管形勢險惡,但中共地下黨凱里黨小組巧妙利用各種條件堅持斗爭。李長青、喻雷、周振華(原名周樹聲)、黃壁等曾多次在麻江縣城內觀音閣、周振華家中、西門住宅、黃壁住宅、饒家住宅、北門餐館等處開展秘密活動。“初步推測,在周振華西門住宅活動就有6年之久”。
“這段歷史我們這一輩人并不清楚,直至建國后為周振華平反才得知此房屋就是中共地下黨凱里黨小組秘密活動點之一。”周振華70歲的侄子周家珩老人介紹說,周振華當時是郵電局里的分撿員,專門分撿信件、報刊,因此,周振華在地下黨組織里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宣傳與聯絡。
此外,文物工作人員經調查獲知,由于麻江縣高枧村夏家和麻江縣城周家有姻親關系,1899年夏同龢狀元回高枧老家省親時,到麻江祭拜孔廟的當天曾居住在此房屋。據悉,夏同龢(1874-1925),麻江縣人,中國近代法政的開拓者、教育家、書法家和社會活動家,是貴州歷史上僅有的兩名文狀元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狀元身份出國留學的留學生。
“這是麻江縣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聶凱華說,中共地下黨凱里黨小組在麻江縣的活動遺址,是中國共產黨成長的重要見證,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同時該遺址曾是夏同龢狀元下榻之所,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文物部門正在作進一步的深入調查,爭取將遺址申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把它保護起來。(韓瑋 吳如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