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天柱縣開展以“推行合約管理,樹立文明新風,實現移風易俗,構建和諧鄉村”為主要內容的“合約食堂”創建以來,農村新風尚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農村濫辦酒席、借辦酒席收禮之風讓群眾不堪重負。“謝師宴、過生日等酒宴泛濫成災。”村民羅幸弟說,“送禮最多的一個月,禮金就花去4000多元,最少的一個月也要300多元。”
為遏制濫辦酒席的不良風氣,當地干部群眾一直在探索,渡馬鎮橋坪村羅家組的做法讓大伙眼前一亮。當時,為方便辦酒席,橋坪村羅家組村民集資購買桌椅碗筷等用具放置在家祠里,誰家需要就去取。后來,為省去搬桌椅碗筷的麻煩,村民干脆直接到家祠里操辦酒席。
羅家組村民在家祠集中辦酒,辦酒成本大大減少,這種做法引起渡馬鎮政府重視。“在‘家祠食堂’基礎上,鎮里引導村民進行了延伸和創新,創建了‘合約食堂’模式。”渡馬鎮政府負責人說。
2014年6月,橋坪村“合約食堂”成立。“合約食堂”有廚房、餐廳、鍋碗瓢盆、消毒柜等。“合約食堂”負責承辦村中酒席,約定村民的紅白喜事須到“合約食堂”操辦,由“合約食堂”委員會負責管理并組織實施,并約定好辦酒桌數、標準以及種類等。
合約還規定,除了婚喪嫁娶可以節儉辦酒席外,子女升學、生日慶典等均不準辦酒。“合約食堂”有效遏制了村里濫辦酒席之風,減輕了農民負擔。2016年5月,天柱縣文明辦下發文件規定:各村寨以“村規民約”的形式,通過利用閑置學校、家祠等場所創辦“合約食堂”,購買桌椅板凳等物品的經費由鄉鎮提供。為提高“合約食堂”委員會成員的積極性,由鄉鎮財政解決每人每年1000元的報酬。(王遠柏 記者宋堯平 特約記者龍勝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