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羅漢果產業 引領貧困戶增收致富
——天柱農村商業銀行精準扶貧在發力
時下,正是羅漢果逐步成熟的季節,收購工作也隨之開展。天柱縣蘭田鎮爛橋村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推行“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形成連片種植、規;N植的局面,做大做強羅漢果扶貧產業。10月6日,天柱農村商業銀行行長張華走進爛橋村看到羅漢果長勢良好,果實累累,呈現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必將成為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錢袋子”。
精準產業 老百姓奔向致富道路
爛橋村地處蘭田鎮東南部,距縣城28公里,與白市鎮、渡馬鎮接壤。全村共17個村民小組,362戶1035人。貧困人口162戶436人。
爛橋村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發展模式,本著“扶貧先扶智,救貧不救懶”的工作原則,在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中,結合該鄉氣候和地理環境條件,經過多方調研,選定重點以羅漢果產業帶動群眾脫貧為主,其他脫貧方式為輔的格局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圖為:種植戶正向張華行長介紹羅漢果種植情況
走進種植戶梁恒友的種植基地,他告訴我們:今年掛果期間,雨量充沛,管理技術到位,羅漢果還算豐收,畝結果在8000個左右。目前,特果1.2元/個,大中小果收購價分別為1元、7角和5角,平均價7角,預計畝產5000元左右,今年可創收近4萬元。其實我的發展離不開你們農商行的幫助,蘭田支行發放了5萬元的“特惠貸”才使得我有了發展的資金,找到致富道路。
爛橋村副書記周小林說,現在我們村在規劃區范圍內采取“大戶+農戶”模式種植,即農戶有意愿種植的可以自己發展,農戶自身不愿意種植的把土地進行流轉,實行大戶承包種植。在貧困戶帶動上,把所有貧困戶的勞動力集中起來成立“天柱縣蘭田鎮爛橋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所需勞動力全部由貧困戶承擔,以增加這些貧困戶的務農收入。同時還有草盟電商平臺,把老百姓的綠色食品推向外界,增加農民收入。
精準扶貧 農商行踐行普惠金融
爛橋村羅漢果種植是天柱農商銀行在“服務三農”的征程中,勇擔脫貧攻堅重任,踐行金融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截至今年9月底,與4.67萬戶農戶建立了信貸服務關系,“特惠貸”累放15280戶,金額80356.26萬元。
圖為:百畝種植基地
“天柱農村商業銀行要深耕本土,認真抓好以精準扶貧為核心的信貸服務工作。”張華行長表示,今后,天柱農村商業銀行將緊緊圍繞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緊緊圍繞打造為“天柱人自己的銀行”的工作目標,加強金融服務創新,滿足城鄉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為孟津經濟發展、服務“三農”提供強力的金融支持,助力天柱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
踐行普惠金融,風景這邊美好。天柱農商銀行精耕農村市場,以鄉鎮支行為農村市場服務主體,以“特惠貸”系列產品為依托,全力推進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的營銷和管理,有效推動了轄內農戶脫貧致富。中牟農商銀行實施差異化資源配置,打造“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網點布局體系;依托普惠金融建設工程,借助科技支撐,設立金融服務便民網點,設立“村村通”助農取款服務點,開通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等,延伸金融服務,消除農村金融服務“盲區”,實現農村金融設備全覆蓋,有效解決資金結算瓶頸,讓農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普惠金融帶來的便利。(天柱農村商業銀行辦公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