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銀行卡放在自己身上,不刷卡,不消費,沒有接到詐騙電話,卻莫名其妙不見了兩萬元錢。近日,鎮遠縣公安局破獲了一系列蹊蹺的信用卡詐騙案,并全額追回受害人損失,受到群眾贊譽。
在民警眼皮底下將錢轉走
2017年3月31日晚上8點30分許,家住鎮遠縣江古鎮的50多歲的楊先生到江古派出所報案,稱自己的一張貴州信合銀行卡被人盜刷,損失人民幣7700元。
楊先生告訴民警,當天下午6點鐘左右,他查看自己手機信息,發現他的一張尾號是192的貴州信合銀行卡從17點51分到18點零1分,被人分四次轉走了7700元。楊先生迅速關閉了手機的網絡連接,尋思是自己哪里出了問題。是孫女拿自己手機點擊了來歷不明的鏈接?還是家人在哪里消費了?但調查一遍下來,卻不明原因,楊先生趕緊報警。
就在楊先生在派出所錄口供時,21點零1分,手機又收到一條短信,顯示其尾號192的信合卡又被扣款500元,僅剩余額18元。
民警迅速幫楊先生手機恢復出廠設置,預防手機病毒再次攻擊。
楊先生很是心慌,他告訴民警,雖然他綁定得有微信支付,但是他可以發誓,3月份以來,他沒有刷過卡,也沒有用這張卡消費,甚至都沒有去ATM機上取過錢。
“其實,在3月25日時,這張卡就被轉出去3000元。”楊先生告訴民警,當時他以為是愛人拿去還賬了,結果后來詢問愛人,又沒有這么一回事。因為沒有頭緒,他也就不了了之,想不到現在卡里面的錢被接二連三盜刷。
“太可怕了。”楊先生要求民警:“你們一定要破案啊,否則我睡都睡不好。”
隨后,該案被移交到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辦理。
丈夫的卡被盜刷 妻子的也遭殃
就在經偵大隊民警為楊先生信用卡被詐騙一案開展調查時,6月14日,楊先生的妻子陳女士又來報案,稱她的一張尾號是107的貴州信合卡,也被人盜刷,當天被盜刷7200元。
陳女士稱,丈夫的銀行卡被人盜刷后,她擔心自己的也被盜,就把以前的卡注銷,這張尾號107的卡,是她6月初新辦的,她一直放在家中柜子里沒有使用,卡也沒有開通網銀,莫名其妙被盜刷了,她也感到害怕。
據介紹,楊先生來報案后,鎮遠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就傾盡力量對案件進行了偵查。經三個月的調查,案件已經有了一點眉目,從開始判斷是境外詐騙團伙作案,到最后幾經波折,民警基本斷定是楊先生的親人作案。陳女士的報案,讓民警更加堅定了破案方向。
據了解,鎮遠公安經偵民警通過分析發現,該類案件,在偌大的江古鎮,甚至包括鎮遠,就僅僅發生在楊先生一家。而且所實施的犯罪方式,必須要接觸到楊先生和陳女士的手機才有可能,民警判斷,很可能是“家賊”所為。
楊先生有個兒子,20多歲,在某事業單位上班,會是他嗎?
想不到作案人竟然是他
楊先生和陳女士銀行卡里面的錢,都是被綁在他人微信里面的錢包里,被人轉賬轉走的,綁定的微信賬號是“yang520******”。根據中國人起名習慣,民警判斷,這個嫌疑人可能姓楊。但是一番調查下來,楊先生的兒子是清白的。除了楊先生的兒子,誰還能輕易地接觸到楊先生和陳女士的手機呢?
楊先生告訴民警,在他家居住的侄子閏土(化名)也能輕易地接觸到他們的手機,因為他侄子經常借他的手機“打電話”。
可楊先生的侄子才16歲,是一名初二學生,會是他嗎?
通過連續多次前往江古鎮開展側面調查,民警發現楊先生的侄子閏土的確有很大的嫌疑。閏土的父母都在沿海地區打工,他就在伯父家居住。雖然閏土父母每個月都會給他寄點生活費來,但從4月份以來,閏土經常性的請同學吃飯,上網,自己又買了多套新衣服,消費明顯超過收入。
8月9日,民警第一次依法詢問了閏土,閏土就供述了其為了滿足處朋友、玩游戲的消費,從網上買來病毒,偷偷植入伯父、伯母手機,非法獲取伯父、伯母銀行卡相關信息綁定自己的微信進行轉賬消費的犯罪事實。
閏土稱,今年3月份,他為了多掙點“生活費”,就到處打聽掙錢的門道。一個同學告訴他,有個網絡刷單平臺,只要把微信賬號出租給他們,每個月就有100多元的收入。閏土很是心動,就聯系了平臺客服,并把自己常用的一個微信賬號租了出去。租了一段時間,閏土感覺出租微信賬號的錢還是太少了,不夠用,他也想“刷單”賺取回扣,但是自己銀行卡里沒有錢,就詢問客服有沒有什么辦法。客服告訴他,現在有一種病毒,只要把它植入到手機當中,就能輕易獲取手機主人的銀行卡、身份證等信息,用這些信息來綁定微信,就可以刷單消費了。
閏土想起自己的伯父伯母,他們都是有工作的人,一定有錢。于是,他哄騙父母,獲得1200元錢,向客服人員購買了這種手機病毒。隨后,他將病毒偷偷植入伯父伯母的手機中,獲取了伯父伯母銀行卡、身份證等相關信息后,將其綁定到自己的微信賬號中。
3月25日,閏土試了一下,將伯父一張尾號是109的貴州信合卡轉了3000元到自己的微信錢包“零錢”里,非常成功。轉賬成功,閏土是又高興又擔心,不敢動錢,提心吊膽幾天,見自己伯父并沒有什么反應,3月31日,他一下子又轉出8200元。錢轉出來后,閏土還是不敢用,他借鑒一些影視手段,使用了一些反偵查手段,妄圖混淆視聽。
因為居住在伯父家,伯父銀行卡里面的錢被盜刷后,伯父家的一舉一動閏土都比較清楚。6月初,閏土獲悉伯母害怕信用卡詐騙,將錢存進一張新銀行卡后,又故技重施,從伯母哪里騙出7000多元。然而正是這一次,讓他的“狐貍尾巴”露了出來。
峰回路轉最終定案
但閏土的交待并不老實,他向民警編造了一個系和平臺客服人員共同實施詐騙的假象。
閏土詐騙的錢雖然也不少,有2萬多元,但如果他僅僅是個案,那么所謂的客服人員詐騙有可能更多。如果是這樣,這將是一起大案。
為了找到所謂的販賣手機病毒客服人員,民警又費了許多周章,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調查。但多個調查線索均指向,系閏土個人實施的信用卡詐騙。為了充實證據,民警甚至遠赴南方調查取證。
最終,歷經千辛,民警取得鐵證,閏土的各項交易數據。在鐵的證據面前,9月17日,閏土不得不如實交代,是他獨自一人先后三次使用多個微信賬號,盜刷伯父楊先生、伯母陳女士三張銀行卡內資金23243元的犯罪事實。
據閏土稱,非法所得,有2000多元被他用來購買K幣(全民K歌APP的虛擬幣,類似QQ幣),2000多元買了游戲賬號,他還買了一輛二手摩托,結果車子被偷了,加上其它吃喝玩樂,2萬多元錢已被揮霍一空。
目前,經民警工作,閏土父母已全額將錢賠付給楊先生和陳女士,該系列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辦理之中。(龍冠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