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黃平縣2017年在調集“畜牧水產大軍”合圍脫貧攻堅主戰場中,各級農業部門緊緊圍繞“六大戰略”行動和“四項重點”工作,在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積極從生態畜牧水產養殖業下功夫,使全縣養殖業迎來了健康發展的好時光,該縣去年畜牧水產養殖完成率均達到100%以上。
紅巖堡的江水網箱養魚使農民發“水貨”財
黃平縣農戶運用政府支持的水泥砂子硬化田埂發展稻田養魚
在過去的一年里,黃平縣新增養牛大戶53戶,占州下達任務50戶的106.0%;牛雜交改良4176頭,占州下達任務數4000頭的104.4%;推廣雜交豬12.3182萬頭,占州下達任務數12.0萬頭的102.65%;羊品種改良7245只,占州下達任務數7000只的103.5%;秸桿綜合利用實現5.1317萬噸,完成州下達任務5萬噸的102.63%;生豬出欄達17.4萬頭、牛出欄1.7萬頭、山羊出欄0.87萬只、家禽出欄95.3萬羽,同比增長分別為9.29%、9.44%、9.23%、9.1%。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6625萬噸,同比增長9.3%;禽蛋產量0.12萬噸,同比增長9.11%。
結滿“雞果”的松樹
圖為谷隴鎮巖門司村的春季魚苗繁殖場
除了陸地養殖外,水產養殖也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去年在實施“稻魚工程”中,200多個村共實施稻田養魚7.3萬畝,占州下達任務7.17萬畝的101.61%,實現水產品總量0.4萬噸,同比增長14.32%,僅此一項就實現產值達1.02億元,同比增長14.75%。
圖為黃平縣新不斷發展壯大的養牛產業
為保家底、促增長,黃平縣的養殖戶還實行“賣一留一”的循環養殖模式,使群眾在獲得養殖收入的基礎上,又鞏固和發展了新的種群。2017年,全縣的豬、牛、羊和家禽等存欄數分別為21.5萬頭、9萬頭、1.2萬只、81.8萬羽,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9.4%、9%、9.2%、9.1%。(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