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時。在舊州鎮白水村黃土坎自然寨早黃李種植基地,很多梨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經過精心培育,這里的早黃李產業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部分種植大戶對早黃李的市場前景心存顧慮,盼望這類剛有起色的經濟作物能獲得穩定的收益。
近年來,黃平縣舊州鎮白水村把早黃李作為特色農業品牌發展,加強技術培訓,提高了早黃李種植的科技含量,提升了早黃李的產量和質量。今年,白水村早黃李產量達20萬斤,預計實現產值達100余萬元。
眼下正是黃平縣舊州鎮白水村早黃李收獲的季節,往年從貴州各地等地前來收購早黃李的客商絡繹不絕,還有許多游客也慕名前來采摘購買,讓早黃李種植戶忙得不亦樂乎。今年銷售就不一樣了,大家憂心忡忡。
2018年6月7日,黃平縣舊州鎮白水村黃土坎自然寨村民郭正祥(13908558650)來到自己的果園開始采摘早黃李。
眼下正是黃平縣舊州鎮白水村早黃李收獲的季節,往年從貴州各地等地前來收購早黃李的客商絡繹不絕,還有許多游客也慕名前來采摘購買,讓早黃李種植戶忙得不亦樂乎。今年銷售就不一樣了,大家憂心忡忡。
郭正祥告訴記者,今年早黃李收成很好,價格也比往年低,并且還沒有商販上門收購,擔憂賣不出去慢慢爛掉。(姜澤鵬 楊克欽圖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