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蘭古國都,云貴最秀地。8月27日,以“行走苗疆走廊、感悟多元文化”為主題的“重走苗疆走廊”文化旅游宣傳活動考察隊走進首站黃平。其間,全國知名專家學者,規劃團隊專家,黃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廖永倫,黃平縣委常委、副縣長顧建強等領導及工作人員,全國主流媒體記者以及自發加入活動的人員近70余人圍繞“苗疆走廊”,系統考察黃平縣苗疆走廊歷史,進行深度的座談交流,期望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苗疆走廊”,促進黃平縣文化建設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獻力。
考察團出發
黃平歷史文化厚重,古苗疆走廊貫穿貴州全境,總長近九百公里,在黃平境內保留完好的有近30公里,是黃平縣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是黃平縣發展旅游的重要文化旅游帶。
悠悠驛道,漫漫征程。黃平的上空,細雨蒙蒙,雨仍下著,時大時小,也擋不住考察隊們一行冒雨前進的步伐,雨水打濕了衣服,泥土粘滿了鞋褲,依然熱情高漲,風雨無阻。只為深度體驗黃平的歷史苗疆文脈所在地,揭秘“苗疆古驛道”的神奇之處,感受“且蘭古國都·云貴最秀地”的獨特魅力。
雨中前行的考察團
考察團從黃平舊州東城門出發,走過馬靛街、中權巷、西上街、老里壩碼頭、射灘九龍坡、寨碧龍昌、稀飯街、滑石板、波峒村坪上組等地,之后乘船渡過五洋湖,湖面開闊似蒼海氣象萬千,船游其中遐想綿綿。
考察團經過滑石板
湘黔驛道黃平段道在縣城西北25公里的舊州鎮至上塘鄉青杠垴今縣界處,為舊州至平越(今福泉)及省城貴陽驛道之一段,長17.5公里,今存13.5公里。
據了解,驛道筑于明代,跨澗越山,以毛石海墁,寬度依地勢而異,寬處近3米,一般在1.2米左右。由舊州在城鋪起,西經波洞鋪,上塘鋪、甕埋鋪入今福泉縣屬之鐵關鋪、地順鋪、王家塘鋪而至平越;由鐵關鋪之白沙坡分路至貴定而達貴陽。
湘黔驛道黃平段是經過縣境的兩條驛道中保存最好的一段,2015年,省人民政府將湘黔驛道黃平段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行走在這段悠長的古驛道上,青石板、泥濘路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一路上,一些不知名的古橋、古遺跡讓考察團興趣十足,紛紛拿出手機,按下快門,留住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古道上,不時有農人牽著馬匹走過,馬啼聲聲,飲天長嘯。據黃平縣的工作人員介紹,過去這條路是商賈、馬幫們運輸貨物到達云南、緬甸等地的重要通道,現在,依然有當地農戶在古道上運輸糧食作物等,具有很大的旅游開發價值。
“子規鳴古道,腳步量滄桑”。考察團成員在重走“苗疆走廊”途間,留戀古驛道丹霞石板路,尋覓每塊石板上的人跡馬印,聆聽古驛道上留下的余音。紛紛稱贊黃平不愧是一處“且蘭古國都”的文化和旅游勝地。
考察團在討論
在重走苗疆走廊座談會上,各位專家、老師暢所欲言。“苗疆走廊”概念首倡者、貴州大學教授楊志強說道:“把苗疆走廊這條路做好,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接下來還需要發揮團隊能力,認清自我局限,更好地規劃打造苗疆走廊這條文化帶。”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石茂明教授說道:“希望在苗疆走廊這條路上,選幾個標志性的點,憑借新穎的創意,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再由專家教授的理論支持,將苗疆走廊更好的推廣出去。”現場的新聞媒體的記者們對苗疆走廊的宣傳與打造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利用抖音小視頻等多媒體平臺來為苗疆走廊作更好的宣傳,達到理想的旅游營銷效果等。
苗繡
近年來,黃平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省、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的戰略決策,按照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著力建設“神秘且蘭·古韻舊州·養生黃平”的旅游品牌。黃平縣旅游局局長吳濤說道:“這次重走苗疆走廊活動對于黃平來說意義重大,希望通過這條苗疆走廊把黃平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串聯起來,把舊州古鎮、㵲陽湖、朱家山以及周邊古村落串聯,形成一個旅游帶,通過這個旅游帶,把舊州遠古且蘭文化歷史及近代的明清文化連接,讓游客在這條苗疆走廊上感悟多元文化,體驗悠久的歷史,全面推動黃平縣旅游產業大發展,帶動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考察團合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