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雖然時下已進入冬季,但在宣威鎮卡烏村藥谷江村菊花園里,依舊一片繁花似錦的景象。各色各樣的菊花將田園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織錦,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此美景,吸引著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我們去年來過,當時人比較多,景色也特別美,所以今年我們又來了。我覺得明年可以再來一次。”黎平游客楊茜晴告訴筆者。
如今的卡烏村憑借800畝的菊花園,已成為熱門的賞花目的地,但在幾年前,卡烏村因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一直是個經濟落后的小村寨,當地的百姓大多靠務農為生。2016年,麻江縣按照全域旅游、農文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以鄉村景觀和鄉村文化為切入點,構建集農業觀光體驗、農耕(民族)文化體驗、鄉野生活體驗為一體的度假型鄉村旅游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特惠貸入股以及園區務工、參與種植加工銷售等形式進行藥谷江村菊花園建設。如今,依托菊花園的旅游帶動,卡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卡烏村百姓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藥谷江村菊花園目前的入股面積是500畝,主要為卡烏村的所有土地以及部分富江村的土地,其中涉及農戶129戶,貧困戶43戶,每日務工人數平均在50人次左右,其中貧困戶占15戶,每日工資是70元至100元不等。
“以前這里沒發展旅游的時候,我們卡烏村非常落后,也非常窮,那些街道都還是土路。現在路也好了,經濟困難現在比以前富裕一點,老百姓可以打工可以掙點零用錢。”卡烏村村民翁春英說道。
自2016年菊花園開園以來,卡烏村的村民們逐漸轉變了發展思路,從單純從事農業生產,到現在依托鄉村旅游的發展,開起了農家樂,做起了小買賣,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到處呈現出“村美、業興、人和”的畫面。
“我們以前沒搞旅游區的時候,我們的(橘子)要拿到街上賣,價錢也不是很好,現在搞這個旅游區了,我們可以拿橘子在這里賣,游客來買,我們也是相對的好銷一點,價格各方面都好,因為搞個旅游區了輻射周邊這些老百姓都有點收入。”咸寧村村民劉稱祝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游客多元化的體驗需求,藥谷江村菊花園還開發了菊花茶、菊花餃子、菊花宴等系列產品,不僅充分發揮了菊花的觀賞價值,還凸顯了菊花藥食兩用的價值。
“同時,在我們的這個菊花精品展里面還能對游客進行一些精品菊的一些展示,以及教他們一些認識菊花的方法,辨別的一些技巧,最后,我們菊花園也是每年就不斷的推出不同的一些區域做一些改變,對來年的游客提升一些吸引力。”藥谷江村菊花園負責人韓遠軍如是介紹。
下一步,麻江縣將繼續積極依托南京農業大學擁有目前世界最大的菊花基因庫和最先進的菊花研發力量,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建麻江南農菊花研究中心,建立菊花產業深度研發、培育種苗、精深加工、銷售合作關系。同時,通過深入實施“七個一工程”,加快菊花園升級改造,力爭到2020年,引種5000多份菊花資源、3000多個菊花品種500余畝;種植食用、茶用和藥用等功能性菊花品種50余個,建成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菊花科研科普基地、休閑觀光基地和扶貧基地,為小村的發展安上精品體驗游的動力引擎,為麻江的農文旅產業提檔增速。(王倩 曹雨萌 金潤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