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急,每次都是我們提前到了嚯,沒得關系,你們慢慢弄好,我們等你們。”
5月28日上午8時,當施秉聯社馬號信用社工作員拿著助農脫貧流動服務設備到達江元哨村村委活動室時,活動室前還是一如既往已有小眾人群在等待業務辦理了。這才有了剛才的對話內容。隨后,工作人員搬桌拉線、聯網測速、各司其職,迅速地將流動服務設備搭建完成,開始業務的辦理。經過2小時的業務辦理和“金融夜校”耐心地講解,共辦理開戶業務2筆、存取款業務18筆、手機銀行4筆、貸款咨詢7人、補登存折4筆、更換存折2筆、金融知識宣講21位。
圖為 耐心為群眾辦理業務時的場景
圖為 工作員攙扶前來辦理業務的劉永芝老人
正當工作人員準備收拾設備往返時,在不遠處看見了65歲的劉永芝老人拄著拐杖向活動室走來,工作員立馬起身前攙扶老人來辦理業務,老人一邊辦理業務一邊與工作員交談道:“不好意思啊,我曉得你們今天要來的,本來還打算早點來,但腿患風濕病,動作麻利不起來,耽擱你們咯。”“老奶奶,您不要這么說,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下次您有需要,直接打我們電話,我們上門為您服務。”“就是因為腿不麻利,以前我老是心焦咋個辦業務,自從你們定期來我們村辦業務,我就沒有了這個擔心,現在你們還可以直接上門服務,在家就能辦好了,謝謝國家的政策好,謝謝你們服務太周到啊。”
圖為 親切與劉永芝老人進行業務交流
圖為 “金融夜校”政策知識宣傳場景
自開展“助農脫貧流動服務站”工作以來,施秉聯社馬號信用社秉持“定期開展、提前通知”的原則,將各村、各寨流動服務工作常態化、固定化,共開展流動服務156場。通過風雨無阻的流動服務“養成”了村民們不約而同的“守候”,是一次次等待,更是一份份信任和魚水不變的農信情。(盧朝陽 石文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