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早春二月,乍暖還寒,一年一度的春社節又到了。農諺云:“一戊天地,二戊本身,三戊牛馬,四戊陽春”,每年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便是天柱縣注溪鄉的春社佳期了。第五個戊日之后,預示著告別農閑,進入農忙時節。
注溪戀歌
攔門酒
社飯飄香
陽戲表演
2018年的注溪社節格外熱鬧,3月17日當天,湘黔兩省的侗鄉苗寨群眾逾兩萬人,身著節日盛裝,歡聚社場,共同祈福納祥,歌頌祖國繁榮富強。
同治八年(1869年),蒲溪歐陽濤、注溪秦大榮以及湖南公道村楊秀力三人,為拯救民眾,秘密集約周圍二十多個村寨寨主于春社之日,集中在注溪“交棍坳”商議剿匪。之后召集附近鄉民千余人,合力剿匪,大勝,注溪及毗鄰民眾從此安居樂業。次年,各寨民眾攜帶酒肴到“交棍坳”喝酒唱歌慶賀。此后,每年逢五“戊”為社節日,男女老少自發集中“交棍坳”歡度“社節”。這項民間活動,距今有149年的歷史。2005年被列為全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每逢春社,該鄉都要采取不同形式組織開展隆重的民族節慶活動,慶祝注溪社節,歡唱溜溜大歌,盛況一年勝過一年。
春社情濃
歡迎社節
農耕展示
“侗歌勝天籟田園景秀蕩春色,看社迎百福鶯歌燕舞報佳音”。今天的注溪,人們唱侗歌,看斗鳥,觀斗雞,捉土雞,踏青趕坳,擺長桌宴吃社飯,祭社魂,掛社清。人們在鄉愁記憶館里,喚起兒時生活的場景;百名侗家姑娘T臺走秀,展示的是現代元素與古老風情的神秘契合;入夜,篝火晚會歌舞陣陣。展示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一幅民族風情的多彩畫卷和侗族清明上河圖,更是注溪兒女自強不息精神風貌的集中展現。
穆桂英掛帥
斗雞
斗鳥
歡聲笑語傳遞真情,祈福納祥共慶春社。注溪社節是天柱縣全年60多個節日的第一個節日,集中展示了非遺文化,今年春社,既是國家級非遺四十八寨歌節的第一個歌節,也是全縣人民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開場活動,更是侗鄉貫徹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的首個民族節日,意義非凡。“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乘著十九大的東風,承載侗鄉人的百年夢想,田野里飄蕩著油菜花的清香,鄉場上飄散著濃濃的社飯香味。我們醉了,醉在這濃濃的風情里,醉在這芳香的田野中。(吳厚征 劉才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